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擦亮環境底色,建設和美鄉村

編者按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事關美麗中國建設,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指明方向,為鄉村振興新篇章繪就和美圖景。2022年~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組針對山東、浙江、四川、江西、黑龍江等地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衛生廁所改建、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情況展開調研,分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面臨的挑戰,并就如何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出對策建議。

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綻放新顏

“早幾年前在村里住,垃圾全倒在村邊角落里,隔好長時間才有人處理,天熱時垃圾都腐爛了,誰走過都得捏著鼻子。家里是旱廁,與牲畜圈相通,不僅不衛生,還很危險。”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史家村村民付丕勤常年在外工作,這兩年返鄉時他發現,村里早已大變樣:新建了多處垃圾站,每天都有垃圾車統一收取。家家戶戶的旱廁都改成了馬桶,有專人定時上門清理化糞池。村里的中老年人干上了環衛工作,不僅改善了村里衛生狀況,還能賺些錢補貼家用,可謂一舉多得。

付丕勤感受到的農村人居環境的變化,在全國各地已“處處開花”。調研發現,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全面完成和新一輪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14萬個村莊得到綠化美化,農村從普遍臟亂差轉變為基本干凈整潔有序。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達96.3%、47.6%和77.5%,大部分地區建造了衛生廁所、垃圾處理站等生活基礎設施,農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增強,生活質量普遍提高。

污水變樣,鄉村變靚。在浙江省永康市舟山鎮端頭村,村里的生活污水,統一納入“智慧減排系統”。經終端深度處理后產生的再生水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平,可直接用于農田灌溉,實現水資源從“源頭”到“田頭”的高效回用。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并在2019年頒布全國首部省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條例。到2022年,浙江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4.5%。

調研發現,各地推進鄉村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鄉村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對房前屋后、村內河塘溝渠進行清淤疏浚,確保渠塘潔凈和通暢。各地根據鄉村實際狀況,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在距離城鎮較遠且人口密集的鄉村,開展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在偏遠人稀的村莊,推行終端污水處理設施。開展鄉村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推行人工濕地、氧化塘等生態處理模式,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率。鄉村生活污水凈化后可用于農田灌溉,實現村莊廢水的循環再利用。

垃圾入站,資源化利用。在山東省青州市高柳鎮西水渠村,村民院子角落里放置著“三桶兩箱”。村黨支部書記閆良國一一介紹它們的不同用處:“這個是可回收垃圾,這個是做堆肥的,這個可以做酵素,酵素做好后可以當葉面肥。”“三桶兩箱”垃圾分類辦法和“群眾自制+上門回收+垃圾綜合處理中心集中處理”模式,使得餐前廚余垃圾和剩飯剩菜被加工成環保酵素和有機肥,不僅變廢為寶,還可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提高農作物產量,發展有機農業。

調研發現,各地推進建立區域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設置垃圾中轉站、收集點,實現村莊設置垃圾場、村民小組設置垃圾池、農戶設置垃圾箱。在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地區,對鄉村生活垃圾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的模式,在較遠的村莊,實行就近分散處理。在具備條件的縣(區、市),推廣鄉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處理,實行垃圾定點存放,配備專職保潔員和清運車輛,基本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健全村莊保潔管理體系,堅持村莊日常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相結合,提高鄉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置”農村生活垃圾四級處置體系,推廣“每人每月收取一元衛生清理費、每戶一套三分類垃圾收集桶、每村民小組一名保潔員、每天垃圾清運一次、每季度開展一次衛生評比”的“五個一”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模式,使全縣生活垃圾的分類正確率達90%以上,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建制村全覆蓋,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數字化智慧監管平臺覆蓋率達100%。

廁所革命,讓鄉村生活更有品質。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魏塘街道三里橋村,一座不起眼的破舊農房,改造成了“高大上”的公廁。這座高標準公廁是以“春風十里,桃花三里”為主題的鄉村驛站的一部分,整個驛站不但能為人們提供方便,還兼具旅游接待功能。浙江省嘉興市實現規范化農村公廁行政村全覆蓋,創建省級星級農村公廁340個、示范公廁48個。當地政府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并完善公廁檔案信息,全市1688個農村公廁完成“一廁一檔”,實現電子地圖定位全覆蓋。

調研發現,各地深入開展鄉村廁所革命,強化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建和公共廁所建設,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的農村改廁建廁模式,建立農村廁所建設與管護機制。執行財政獎補政策,推進衛生廁所建造和糞污治理。推廣不同類型的鄉村衛生廁所,強化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選擇衛生廁所建造的技術模式,尊重農民對廁所改建的意愿,引導戶用廁所進入院室。加強鄉村衛生廁所的日常管護,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近郊區等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鄉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全面推進鄉村中小學、衛生院、社區綜合服務站、集貿市場和公路沿線等區域的無害化衛生公廁建設。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采取農村衛生廁所先建后補、建后即補等多種方式,因戶施策,確定農村衛生廁所建設模式,制定補助方案,按照“政府投一點、集體攤一點、農戶出一點”形式,建立多方長效管護機制,推動提升農村改廁質量。2022年全縣統籌政策資金和農戶自籌資金1.5億元、實施農村戶廁新改建 2.6萬戶、農村公廁新改建273座,農村衛生廁所達標率升至90%以上。

村容村貌提升,助力鄉村振興。今年五一假期,四川省峨眉山市羅目鎮成了周邊熱門旅游地。從“破舊古鎮”到“網紅打卡地”,羅目鎮的蝶變正得益于近年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峨眉山市開展了農村“四清四拆”工作,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水源水體、農業廢棄物和雜物,拆除廢棄房屋、違規建筑、廢棄設施和違規廣告,集中整治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助推“村貌革命”深入實施。街面清爽了,群眾生活環境改善了,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調研發現,各地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推進村莊道路、庭院、環村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實行農戶庭院自清,落實村莊環境衛生責任,確保村莊街頭巷尾清潔暢通、房前屋后干凈整齊,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

變化的不僅是人居環境,還有村民的生態意識。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紅黑榜”管理,并將整治效果與耕地保護基金發放、積分商品兌換、評先評優等掛鉤。在唐昌街道戰旗村,垃圾可以“存進銀行”換錢。村民用垃圾兌換積分,“刷卡”領取生活用品或現金。村集體還以“生態環境”為股本,享受項目生態分紅。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面臨的挑戰

“十四五”時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面臨不少挑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衛生廁所改建的任務依然艱巨。調研發現,區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不平衡,有些地區由于基礎條件較好,人居環境整治水平較高,東部地區好于西部地區,南方地區好于北方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好于欠發達地區,城鎮周邊好于偏遠鄉村。部分脫貧縣受益于脫貧政策,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也有明顯提升。但在其他地區,人居環境整治進度還較遲緩。

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不到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落后于城鎮化發展水平。整體來看,農村污水處理率均低于城市,管網建設不全,污水處理配套設施落后,難以開展村莊污水處理系統和糞便處理系統等設施的配套建設。一些鄉村沒有建成密封式的垃圾箱,所建垃圾池是開放式的。有的地方缺少鄉村環衛車輛,不能及時運送垃圾。盡管目前城鄉垃圾收運一體化模式運行平穩,但是仍需進一步改善鄉村垃圾收運和處理環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分類不規范、正確投放率低。有些村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法引入環衛企業,垃圾筒、垃圾中轉站等環衛設施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閑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人居環境整治未納入鄉村總體建設規劃,部分地區鄉村總體建設規劃不盡合理。部分地區缺乏整體空間布局,存在宅基地違規占用、農房建造無序等問題。沒有綜合考慮供水、排水、植被綠化、社區活動場所、農業廢棄物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廁所改建、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等所需的配置,導致公共資源被搶占和工程項目無序建設。有些村莊未能設置適宜的集中傾倒生活垃圾的投放點,造成垃圾收運困難。

農村管理部門之間尚未形成協調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在整治內容方面,涉及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衛生廁所等。農業部門牽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涉及村容村貌改善等內容。水利部門和林業部門分別涉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達標排放區域濕地保護等內容。這些部門開展工程建設,部分項目內容交疊,彼此之間溝通和協調仍不充分,極易導致錯漏和重復建設。

農村人居環境缺少有效的監管手段。由于缺少有效的管護機制,一些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不能長期正常運行。部分地區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管不嚴格,相關責任落實不到位,整治過程中各參與主體獎懲制度不明晰。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尚未形成主動建設維護、參與監督的責任意識和行動自覺。有些鄉村的污水排放方式依然比較粗放,沒有建立系統的污水處理管道和設施。有的鄉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道里、滲入地下,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也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對下游地區飲水安全產生威脅。同時,存在鄉村生活垃圾處理不當、廁所革命開展不徹底等問題,也對農村人居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資金和管護資金缺口較大。許多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及其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集中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衛生廁所改建、生活污水處理等項目,均缺少專項投入保障。部分農村地區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和專項政策性資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很多村集體經濟不能滿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資金需求。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小型單村污水處理工程由村集體委托專門人員進行管理,處理規模較小,水費收取率低,管護經費不足,致使達標處理、設備維修等措施難以落實到位,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的地方村民不愿意支付垃圾處理費,缺少解決環境衛生保潔的人力工資和垃圾收運設施的基本經費。

補齊環境短板,建設宜居和美鄉村

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明晰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權,健全公共設施管護制度,強化村莊日常保潔管理。健全市縣責任主體、鎮村管理主體、農民受益主體的“三位一體”管護責任體系,明確職能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壓緊壓實責任,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化體系建設。以農民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常態化衛生保潔,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及管護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將戶內院內衛生清掃、垃圾分類收集、設施日常維護等納入村規民約。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管護和監督。在村莊成立以村民為主的人居環境監管小組,監督生活污水處理、垃圾收集和清運、衛生廁所建造、道路清潔、家庭衛生、庭院美化等方面情況,針對村莊人居環境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探索公司專業化運營管護方式,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和回鄉創業人員成立環保組織或企業,參與改善人居環境項目,吸納農民承接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后續管護。在村集體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探討建立村級運營管護組織,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

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專項投入,地方政府要統籌關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危舊房屋改造、飲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環境綜合整治等相關領域的項目資金,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經費來源。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審批和招投標程序,降低項目成本,保證工程質量,鼓勵支持鄉村專業施工隊伍承接村莊環境整治、衛生廁所改建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擔,集體補充、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多元籌集原則,整合各類資金。針對農村廁所清掏、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探索推行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維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建設運營,形成政府、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基金,國家財政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專項資金規模,設立獎勵基金。鼓勵金融機構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對于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貸款,按比例給金融機構減免部分稅費。

提高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的全過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村民自治機制,支持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常態化工作。倡導鄉村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環境衛生意識,鼓勵村民自覺采用節能、節水、廢棄資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完善新型鄉村社區關系,發揮鄉村社區服務的基本管理職能,由村委會組織開展村莊公共環境整治活動,鼓勵村民積極投工投勞,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包曉斌、胡曉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朱小云、李月婷、王希龍)

原標題:

擦亮環境底色,建設和美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情況調查

責任編輯:張宏莉
標簽: 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