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珍惜、推廣、創新“楓橋經驗”20周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歷經60年的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的理念與實踐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厚植黨的執政根基關鍵在基層,城鄉基層治理難點也在基層。從“協商議事室”到新時代“楓橋經驗”,再到各地爭相涌現的民情直通車、居民論壇、民主聽證會、民主議政會……群眾的需求在哪里,議事會就開到哪里。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總陣地,充分發揮紅色驛站和小區涼亭作用,因地制宜打造睦鄰議事場所。目前,慶云縣借助睦鄰議事廳收到矛盾糾紛調解申請71次,現場解決34次,業主投訴率降低46%,規定時限問題處置率100%。通過協商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基層治理蓄力賦能的真實寫照。
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的是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新路,體現的是完善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需要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弄懂群眾最盼望什么、最關心什么。各地要積極探索符合縣域實際的治理體系,以居民自治為基礎,以協商議事為抓手,打造突出基層治理民本特色的工作品牌,讓民之所呼、民之所需不斷進入居民議事的案頭,努力做到“議事會”里“聽”民聲,服務群眾“零”候等,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作者:唐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