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共建“一帶一路”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連接點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點,十年來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區域融合、開放深化、合作擴展、互利共榮的效應不斷放大。新時代新征程,扎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要繼續有效銜接融合區域重大戰略,進一步優化完善海陸通道,加快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探索更多合作空間和路徑,更好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推進區域重大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銜接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區域重大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是面向國內外調整區域經濟空間布局的重要舉措,推進兩者的銜接融合,能夠顯著增強區域重大戰略的引領輻射效應,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的增長擴散效應,為形成國內大循環提供強大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京津冀、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著力打造“一帶一路”門戶樞紐,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新時代新征程,需要進一步在區域重大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度銜接、充分融合上做文章,下好國內大循環“一盤棋”。一方面,以優化區域重大戰略開放布局為重點深度銜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圍繞“一帶一路”陸上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重大戰略通道及支點建設,梳理聚焦發展重點,聚力提升樞紐能級,優化對內對外開放布局,加速形成國內大循環關鍵節點。另一方面,以都市圈城市群為核心推動區域重大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充分融合。發揮區域重大戰略中都市圈城市群的聚集和輻射效應,將其打造為國內大區域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才、產業、資本、技術、信息的要素聚集高地,以國內大循環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
打造暢通高效安全的“一帶一路”海陸通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暢通高效安全的通道,既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繁榮發展的物質保障,也是國內擴大開放、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能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比雷埃夫斯港、瓜達爾港、科倫坡港相繼運營,中老鐵路全線通車運營,國際陸運線路、國際航線、中歐班列通達城市大幅增加,設施聯通成就顯著。新時代新征程,聚焦“暢通、高效、安全”三個關鍵詞推進設施聯通仍然重要。一是以標志性工程為抓手深化傳統基礎設施聯通。推動公鐵港深度聯通,油氣電管道拓展聯通,航空、航天與網絡通信等創新聯通,著力推進陸、海、空、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把國內國際循環暢通做深做實。二是以示范性工程為引領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合作。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打造示范性項目,加深與共建國家在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三是以關鍵節點與樞紐為核心強化風險防控。加快建立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機制,協同沿線各國建立應對重大風險事件的安全保障機制,為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運營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把安全底線扎牢扎緊。
推動高水平全方位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高水平全方位對外開放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內深層次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牽引力量,對于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具有重大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貿易方式創新進程加快,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網絡體系基本形成。新時代新征程,將進一步立足高水平和全方位兩個基點加快推進對外開放。一方面,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聚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對接全球高標準經貿規則,加速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另一方面,以多層次、多領域、多區域全面開放為核心,增強對外開放質量。依托數字貿易深化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繼續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高效配置布局資源,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推動形成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多層次多渠道的開放新格局。
共建創新包容可持續的合作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創新包容可持續的合作機制,是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的核心保障,也是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支撐,對于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具有重要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合作形式不斷創新,合作機制不斷豐富延展。比如,中國對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累計投資3979億元,中巴經濟走廊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開展數字經濟合作,共建“能源一帶一路”平臺,搭建“綠色絲綢之路”紐帶。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將圍繞創新、包容和可持續的主題進一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機制。一是強化第三方市場合作,不斷釋放創新活力。持續深耕第三方市場合作,積極探索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創新型聯合投融資機制,加速引領共建國家融入國際產業鏈分工合作體系。二是建設國際合作平臺,不斷壯大包容力量。聚焦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建設跨境經貿合作區、打造產業協同發展集群,推動共建國家共同發展,壯大開放包容力量。三是堅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加可持續動力。加強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方面持續同共建國家展開合作,協助共建國家轉變發展模式,加快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作者:金田林,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