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我國外貿發展態勢與展望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持續發力。我國穩外貿的基本盤對象沒有改變,但需要警惕主要貿易伙伴外貿占比和同比下滑;我國穩外貿的根本支撐力沒有改變,需要增強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在通貨膨脹高企、利率上升和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存在長期低增長風險。為此,我們需要從宏觀的市場機制和營商環境、供給側和需求側、國際循環,以及微觀的企業層面進一步采取措施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關鍵詞】外貿發展  穩外貿  進出口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萬億元,同比下降0.1%。①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會議強調:“要把吸引外商投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新態勢

第一,我國穩外貿的基本盤對象沒有改變,但需要警惕外貿占比和同比下滑。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值計,2021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30.0%、出口同比增長29.9%、進口同比增長30.1%,而2022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4.4%、出口同比增長7.0%、進口同比增長1.1%。2022年因新冠疫情反復和貿易摩擦等,我國外貿增長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我們要牢牢穩住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以期穩外貿穩就業。

從2023年上半年來看,盡管2021—2022年世界貿易經歷了新冠疫情和全球供應鏈擾動的不利沖擊,但是中國外貿的基本格局和中國外貿伙伴的根本重心并沒有改變。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是東盟(15.3%)、歐盟(13.7%)、美國(11.2%)、日本(5.4%)、韓國(5.3%)、中國香港(4.6%)、中國臺灣(4.2%)和澳大利亞(4.0%),合計占到中國外貿的63.6%。②另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中國進出口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是東盟(15.5%)、歐盟(13.4%)、美國(12.0%)、韓國(5.7%)、日本(5.7%)、中國臺灣(5.1%)、中國香港(4.8%)和澳大利亞(3.5%),合計占到中國外貿的65.7%。③2021年中國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是東盟(14.5%)、歐盟(13.7%)、美國(12.5%)、日本(6.1%)、韓國(6.0%)、中國香港(6.0%)、中國臺灣(5.4%)和澳大利亞(3.8%),合計占到中國外貿的68.0%。④

相比來看,2023年上半年、2022年和2021年中國進出口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其占比和排序出現了變化。2023年上半年、2022年相比于2021年,中國對東盟外貿占比明顯增加,而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六個主要貿易伙伴的外貿占比均出現了下降。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澳大利亞外貿占比出現上升態勢。2022年中國對主要的八大貿易伙伴的外貿占比相較于2021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合計占比又下降了2.1個百分點。為此,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外貿份額狀況。未來,我國外貿的重心仍將是這八大貿易伙伴,其中的相對占比可能發生稍許變化。

從單個國別來看,2022年美國仍舊是中國外貿出口第一大目的地。2021年中國外貿出口和進口均實現高速增長,對主要伙伴東盟、歐盟和美國的外貿進出口都出現了顯著的井噴式反彈增長。2022年,在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多重不利因素沖擊下,我國對東盟、歐盟和美國的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1.2%、2.4%和0.6%。

以美元值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個百分點,其中,貨物進口總值下降了6.7個百分點,貨物出口也下降了3.2個百分點,低于疫情后的貨物貿易反彈預測。具體到主要貿易伙伴來看,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貨物進出口同比都出現下降。其中,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貨物出口同比都出現下降,而對東盟和澳大利亞的貨物出口同比出現上升;2023年上半年中國從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貨物進口同比出現下降,而從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的貨物進口同比出現大幅上升。由此,中國對主要的幾個貿易伙伴的外貿同比出現下滑,對我國的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這是2023年我國強調穩外貿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2023年上半年雖有外貿順差,但需要警惕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同比下滑。從重點商品出口來看,2023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達9673.7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中排在前三位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手機的出口額分別為905.9億美元、634.2億美元和575.2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4.3%、17.7%和14.8%。而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中的汽車(包括底盤)、汽車零配件和船舶的出口分別為464.2億美元、435.9億美元和112.1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108.1%、12.9%和7.7%。此外,2023年上半年,我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4022.0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1%,而農產品、成品油和箱包及類似容器的出口分別為477.1億美元、237.8億美元和181.7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1.7%、28.8%和14.1%。⑤因此,2023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中處于高技術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集成電路和手機出口出現了下滑,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出現下滑,而機電產品出口中的成熟技術產品如汽車及其零配件、船舶,以及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如農產品、成品油和箱包等出口出現了大幅上升。

從重點商品進口來看,2023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為4327.4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5%。其中,我國機電產品進口中排在前五位的集成電路、汽車(包括底盤)、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汽車零配件和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的進口分別為1626.1億美元、216.4億美元、213.4億美元、128.2億美元和114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2.4%、23.8%、29.4%、21.2%和19.8%。而機電產品進口中空載重量超過2噸的飛機的進口為59.3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1.8%。此外,2023年上半年,我國的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為3165.7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而我國的農產品、煤及褐煤、醫藥材及藥品、紙漿和成品油的進口分別為1240.5億美元、276.7億美元、271億美元、129.8億美元和129.9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8.3%、49.2%、12.8%、25.6%和34.6%。⑥據此,2023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中處于高技術的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的進口出現了下滑,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也出現下滑,而資源、原材料產品如農產品、煤及褐煤、醫藥材及藥品、紙漿和成品油等進口出現了大幅上升。為此,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自主研發創新,同時積極擴大從第三方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打破來自個別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

第三,我國穩外貿的根本支撐力沒有改變,需要增強對民營企業和外貿新業態的支持。首先,中國與東盟貿易出現了明顯增加,但東盟貿易能力上升背后的支撐力主要來自于歐盟和美國這兩大世界消費市場。據此,我國穩外貿的重心不能發生動搖,仍需要牢牢穩住我國商品出口最根本的支撐點。2021年美國、歐盟兩大消費市場占中國商品出口份額的32.5%,2022年占到31.8%,2023年上半年下降至29.9%。據此,我國穩出口的基本盤來自于東盟貿易圈、歐盟貿易圈、北美貿易圈和東亞貿易圈,需要采取措施扭轉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比出現持續下滑的局面。

其次,需要強化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作為我國穩外貿的主力軍作用。據海關總署統計,我國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一直是穩外貿的關鍵支撐力量。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51萬家,增長7%,進出口值達21.4萬億元,增長12.9%,占進出口總值的50.9%,提升2.3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3.82萬億元,國有企業進出口6.77萬億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32.9%和16.1%。2023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0.59萬億元,同比增長8.9%,占進出口總值的52.7%,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6萬億元,國有企業進出口3.29萬億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30.7%和16.4%。相比較來看,民營企業在我國穩外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后,支持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推動我國外貿實現穩健增長。跨境電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極大減少了信息溝通和交流的成本,做到生產供給端與消費需求端的直接對接。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強調“推動跨境電商加快發展提質增效”。針對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對于銷售的貨物,指導企業用好現行出口退稅政策,及時申報辦理退稅。針對跨境電商行業特點,加強政策指導,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含B2B)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進口0.56萬億元,同比增長4.9%。⑦截至2022年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達到165個,覆蓋31個省區市,有力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

牢牢穩住我國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主要對象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我國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2.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7.7%。其中,出口23.97萬億元,增長10.5%;進口18.1萬億元,增長4.3%。從貿易伙伴結構來看,2022年,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分別進出口6.52萬億元、5.65萬億元、5.05萬億元,分別增長15%、5.6%、3.7%。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13.83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19.4%。我國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12.95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5%。⑧我國外貿基本盤的主要對象并沒有發生變化,仍是這八個主要貿易伙伴。不過,2023年上半年、2022年相比于2021年來看,我國對這八個貿易伙伴的合計占比出現了明顯下降。

我國穩外資基本盤的主要對象沒有改變。我國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德國、中國臺灣和英國。2021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6078.4億元,同比增長28.7%。我國實際利用外資也主要來源于這些地區。其中,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德國實際投資分別增長35.5%、53.6%、29.9%、32.4%。引資結構更加優化,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9.9%,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4%。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61萬億元,同比增長1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成以上。因此,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穩外貿的重要支撐主體。另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以美元計金額達1891.3億美元,增長8%。投資增幅較大的來源地有韓國、德國、英國等,同比分別增長64.2%、52.9%和40.7%;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長92.2%、17.2%和8.2%。⑨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2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此外,計算機通信制造、醫藥制造領域引資分別增長67.3%和57.9%。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4449.5億元人民幣,增長28.3%,帶動吸收外資的質量進一步提升。2022年我國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金額達到21.4萬億元和13.82萬億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50.9%和32.9%。⑩

2023年我國重點商品進出口趨勢分析

根據筆者帶領的課題組預測,2023年我國的汽車(包括底盤)、稀土和鋼材的同比出口將分別增長55%、34%和22%,這些商品是我國拓展出口的主要增長點。此外,預計2023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0%至20%的商品主要有:未鍛軋鋁及鋁材、塑料制品、玩具、肥料、集成電路、醫療儀器及器械、通用機械設備、燈具與照明裝置及其零件、汽車零配件、家具及其零件等;預計2023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至10%的商品主要有:箱包及類似容器、家用電器、陶瓷產品、鞋靴、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成品油、紡織紗線與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中藥材及中式成藥、手機、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水產品、船舶等。根據預測,2023年我國大部分重點商品對外出口將維持增長態勢,但是糧食對外出口預計將同比下降5%。這是我國出口發展的主要風險點,需要重點關注。總體來看,2023年我國出口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見圖1)

1

2023年我國肥料、糧食、天然氣、煤及褐煤和原油同比進口將分別增長26%、22%、21%、21%和20%,這些商品是我國拓展進口的主要增長點。此外,預計2023年我國進口同比增長10%至20%的商品主要有:肉類(包括雜碎)、大豆、銅礦砂及其精礦、未鍛軋銅及銅材等;預計2023年我國進口同比增長1%至10%的商品主要有:干鮮瓜果及堅果、食用植物油、成品油、醫藥材及藥品、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天然及合成橡膠(包括膠乳)、紙漿、鋼材、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汽車(包括底盤)、醫療儀器及器械等。根據預測,2023年我國大部分重點商品進口將維持增長態勢,但是空載重量超過2噸的飛機、紡織紗線與織物及其制品、原木及鋸材、機床、汽車零配件、鐵礦砂及其精礦、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進口預計將分別同比下降18%、12%、7%、6%、5%、4%和1%。這是我國進口發展的主要風險點,需要重點關注。總體來看,2023年我國進口發展仍面臨著一定的阻力。(見圖2)

2

因此,直面后疫情時代疊加貿易摩擦升級的世界經濟新形勢,我們更需要居安思危,牢牢穩住東盟、歐盟、美國、日韓、中國的港臺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等我國外貿的主要對象,特別是需要重視美國的貿易份額及貿易摩擦升級的風險外溢。要牢牢穩住我國的外貿基本盤,實現我國對外資的持久吸引力。

推動外貿促穩提質的主要措施

聯合國近期發布的《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更新報告將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1.9%小幅上調至2.3%,但將2024年增長預期從2.7%下調至2.5%。其中,2023年發達經濟體將增長1.0%,高于年初預測的0.4%;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4.1%,略高于年初預測的3.9%;最不發達經濟體將增長4.1%,低于年初預測的4.4%。報告稱,由于新冠疫情延宕、烏克蘭危機、氣候變化和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全球經濟強勁復蘇的前景依然黯淡。在通貨膨脹高企、利率上升和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存在長期低增長風險。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國家層面的政策舉措:第一,在市場機制和營商環境層面,需要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配置要素,優化營商環境,采取多種政策舉措協調推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來實現穩外貿、穩外資和穩就業。現階段,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供高效的公共產品服務,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激發其市場活力。

第二,在供給側層面,需要提升對外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新型信息通信技術等硬軟件建設。一是以提升RCEP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契機,加快構建要素流動一體化大市場,促進我國在穩外貿穩外資上取得明顯成效。二是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層級,重點加大對東盟國家進行有效的貿易和投資布局,拓展和提升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絕對貿易規模和相對貿易份額。三是以落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為契機,深化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改革,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三,在供給側層面,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制度創新。加快推動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拓展外貿外資的廣度和深度。

第四,在需求側層面,要落實落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精準地支持企業拓展大市場。對于中等和規模以上企業,需要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來有效削減企業的實際運營成本,提升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是也要防止大企業易于形成壟斷控制力,不利于市場競爭和創新。

第五,在國際循環層面,需要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加大對“一帶一路”國家工業園區國際化建設,形成“一帶一路”工業園區投資貿易合作機制,發揮重點工業園區在我國對外貿易、航運、投資、跨境結算等國際循環中的樞紐中心功能。

企業層面的支持舉措:第一,以融資和稅收方式創新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出口穩就業。對于中小微企業密集的沿海省份,使用財政政策、信貸政策來增強微觀定向定點精準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出口穩就業。對于市場價格機制調節失靈的部門和要素配置,要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建議成立中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專門服務于廣大中小微企業。一方面,有針對性地補上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短板,并且鼓勵跨境電商主動對接廣大中小微企業,推動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平臺合作與創新,主動對接和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尋找新的市場和商機。另一方面,通過中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給予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貸款和融資,促使其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厘清商業銀行與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借貸關系,更好地將商業信貸與承擔社會責任剝離開來,重塑市場經濟下真正的銀企關系。

第二,以貿易新業態創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出口穩就業。抓住國家賦能的貿易新業態政策機遇,積極申報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積極轉化為生產和外貿出口效應。為此,沿海地區可以積極申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進一步降低海關報關分類成本,同時提升報關通關效率。跨境電商已成為穩外貿穩就業的重要貿易新業態。2022年11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廊坊市、棗莊市、拉薩市等33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截至2022年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達到165個,目前各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約20萬家,其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超過9300家。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外貿新業態,新設15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由此,將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中心城市輻射連接的發展格局。

第三,積極拓展企業對外貿易渠道。推進“一國一展”,支持和鼓勵有能力、有意愿的轄區政府、重點行業協會舉辦展會。發揮好貿促會、駐外機構、海外僑商商會里中資企業協會等作用,積極對接國外商會協會,拉近生產企業、貿易商和銷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幫助出口企業對接更多的海外買家。

第四,加快發展數字服務貿易,促進企業穩外貿穩就業。中小微企業在參與數字服務貿易方面成本較低,更具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為此,需要構建“互聯網+服務貿易”新體系,逐步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通過推進中小微企業應用互聯網和物聯網進行線上線下同步互動發展,大幅降低企業的信息搜尋成本和營銷成本,提升中小微企業自身優勢,積極拓展中小微企業異質品生產和產品生產轉換升級。通過培育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作者為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評估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3ZDA032)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雙循環格局下中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研究”(項目編號:22JJD790013)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國務院新聞辦就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網站,2023年7月13日。

②《2023年6月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總值表(美元)》,海關總署官網,2023年7月13日。

③《2022年12月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總值表(美元值)》,海關總署官網,2023年1月13日。

④《2021年12月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總值表(美元值)》,海關總署官網,2022年1月14日。

⑤《2023年6月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美元值)》,海關總署官網,2023年7月13日。

⑥《2023年6月全國進口重點商品量值表(美元值)》,海關總署官網,2023年7月13日。

⑦《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介紹2022年網絡零售市場發展情況》,商務部官網,2023年1月30日。

⑧⑩《國務院新聞辦就2022年全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網站,2023年1月13日。

⑨《國新辦舉行2022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新網,2023年2月2日。

責編/銀冰瑤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