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信息科技產業體系建設思考與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給出了答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圍繞“三網四化”,以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信息革命時代潮流發生歷史性交匯,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成為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支柱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日趨增長、戰略地位日漸提升,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要發揮網絡化、信息化手段在數字經濟中的驅動引領作用,就是要圍繞“三網四化”體系架構推動數字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應用,就是以“能量網、信息網、物聯網”三張網促進“農業、工業、服務業、社會治理”四個現代化。信息網作為“三網四化”中的加速器、倍增器,其內在核心就是“感知網、算力網、應用網”架構的網絡信息體系,其外在表現就是服務和支撐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大數據、算法、算力已成為新的生產力,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底座,已成為國與國競爭的核心抓手。然而,我國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表象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卻長期面臨 “卡脖子”問題,特別是以英特爾、安謀(ARM)、英偉達、高通等為代表的計算機、嵌入式、人工智能、手機等芯片。解決“卡脖子”問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道路上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立足“三大體系”,以產業革命重塑我國科技產業體系能力

現代化國家必須有現代化的科技產業體系作支撐,建立中國式現代化科技產業體系,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看清趨勢、看清方向、看清道路,深度剖析科技體系、產業體系、制度體系背后的深層次邏輯,找到適合我國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科技體系決定未來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方向。

要看清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就必須把握技術發展的創新鏈范式。縱觀人類歷史,技術的創新鏈范式可以用“思想、理論、方法、技術、產品、產業”來描述,有思想缺乏理論,可以探索實現的方法、研究相應的技術、制造新型的產品,但無法形成現代產業。古代的泥瓦匠靠方法、技術,可以修建長城、故宮等建筑,但直到力學、建筑學、材料學等理論建立才形成現代建筑產業;萊特兄弟靠方法技術,也能讓飛機飛上藍天,但直到馮·卡門、錢學森等人建立空氣動力學理論體系才形成現代航空航天產業。可以說,理論突破是實現完整創新鏈的關鍵。

電子信息產業的理論基礎是電磁場理論及其衍生出的雷達、通信、半導體、計算機等理論體系。20世紀60年代末,網絡技術的出現將不同電子信息設備的能力連接起來,逐步發展為當前的互聯網產業。1994年,我國童志鵬院士提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概念,并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發展完善為狹義信息系統理論,即由形式邏輯正確性保證的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運用的功能系統。這一理論準確描述了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物聯網、區塊鏈等網絡化產品的內涵,揭示了互聯網產業形成的基礎邏輯脈絡,即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綜合電子信息產業。在狹義信息系統理論上,可以進一步提出廣義信息系統理論,即由思維主導,辯證邏輯真理性保證的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運用的能力系統。這一理論揭示了當前人工智能產業大發展的基礎邏輯脈絡,即從狹義信息系統的形式邏輯正確性(弱人工智能)向廣義信息系統理論的辯證邏輯真理性(強人工智能)演進,逐步形成“思維腦”。

基于上述發展脈絡可以看出,隨著人類對微觀世界認知的深入,信息系統形態可能會出現多輪革命。當前,量子力學理論及其衍生的量子測量、量子傳輸、量子計算等理論體系已經催生出量子信息產業,未來也必將融合電子信息產業,形成綜合電子-量子信息產業,促進狹義信息系統向廣義信息系統邁進。更進一步看,隨著更多微觀粒子的特性得到認識和運用,可以大膽地認為,未來信息系統技術形態將基于某種或某類粒子的理論突破得以構建,并融合繼承現有電子、量子技術形成綜合電子-量子-粒子信息產業,真正打造出具備思維能力的強人工智能信息系統。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信息技術科技體系的建設就是要圍繞綜合電子到綜合電子-量子再到綜合電子-量子-粒子信息系統的發展路線,成體系布局,建立信息系統理論體系+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標準體系,因此,解放思想、創新理論、突破方法、工程實踐、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任重道遠。

第二,產業體系決定我國信息產業破局的行動策略。

要看清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道路,就必須把握產業創新的發展范式。從表面看,產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用“RDPM”模型描述,即通過科學研究R(Research)形成技術成果,用于工程研制D(Development)制造生產加工設備,最終生產產品P(Production)在市場M(Market)銷售,完成產業循環。然而,這一表面認識恰恰忽略了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底座,即“A+B”。其中,A是工業軟件,是組織工業生產的信息系統;B是“公基母機”,包括公共基準、工業母機、驗證樣機三個部分,對應計量體系、制造體系、驗證體系三重能力。“A+B”聯合形成的科技產業體系的基礎底座支撐上層“R+D”的開展和“P+M”的產業循環。當技術發生變革時,基礎理論與應用基礎理論的突破首先引發計量體系的革命,形成新的關鍵技術與核心產品,帶動制造體系革新,創新驗證體系手段,顛覆“R+D”能力水平,形成新的“P+M”,“ABRDPM”才是產業體系循環的本質范式。

以信息技術發展為例,在過去近百年內,電子技術的出現讓人類對時空的計量能力進入微納化層級,各種電動力學和電磁場效應的微觀機理得以發現、理論得以建立,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形成芯片產品,推動產業進入自動化制造時代。這一階段中,美國掌握了電子信息產業體系的基礎底座(A+B),引領全球科技創新(R+D),進而壟斷世界市場(P+M),不斷吸引世界人才和資本大量涌入,發展至歷史高點,形成當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格局。

我國雖然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已具備在世界市場上與美國競爭的實力,但美國已牢牢把握全球芯片、計算機等領域的基礎底座。我們一直試圖用“產業突圍”的思路來解決“卡脖子”問題,突圍到國際前列。然而,這一思路本質是慣性思維,是延長線思維,實際行動還是基于美國的基礎底座發展“RDPM”, “產業突圍”困難重重。

當前,以量子技術為牽引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發生,建立自主可控的量子科技產業成為改換賽道,實現從“產業突圍”到“產業革命”轉變的重要機會。我國已積累了相對齊全的科技產業要素,具備重塑基礎底座的能力,必須摒棄“產業突圍”思路,堅定按照“產業革命”思路,打造自主可控的量子科技產業體系基礎底座,闖出一條中國科技產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將科技產業體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實現中國信息科技產業有組織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開辟全新道路。

第三,制度體系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體制優勢。

要看清未來市場模式的發展方向,就必須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創新實踐完善,我國已經形成一條特色科技產業發展道路,即新型舉國體制。通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的各種手段,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能夠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更好激發創新活力。新型舉國體制在載人航天、三峽工程、高速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與前沿科技領域體現出強勁動能和巨大優勢,也正在支撐量子科技產業體系的建設實踐。

量子科技產業的舉國體制模式圍繞“ABRDPM”產業發展范式構建,充分發揮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支柱作用,將分散在全國、不成體系的科技產業要素融合起來,按照基礎底座的類型有機組合,打造科技產業計量體系、制造體系、驗證體系,強基固本,形成穩定自主可控的科技產業基礎底座。進一步以中央企業為支柱,聯合地方高校開展科技產業領域新興學科建設,打造一批產學研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平臺,形成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研(ABR)循環;聯合研究院所共同建立戰略前沿科技領域聯合實驗室,研制一批“大國重器”級別的科研裝置核心產品,為我國開展科技自主創新提供基礎環境,構建工程(ABD)循環;聯合地方政府打造科研創新與產業孵化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充分引入社會戰略資本,孵化一批“獨角獸、小巨人”等專精特新產業公司,共同打造戰略科技產業集群,構建產品(ABP)循環;在前沿科技領域方向,從完成國家重大工程為主邁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構建市場(ABM)循環。堅持四個循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革命,重塑“ABRDPM”科技產業體系,實現世界一流水平。

科技產業制度體系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圍繞科技產業發展范式進一步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發展模式,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擴大財政金融支持,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人才培育機制,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產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筑牢“基礎底座”,以量子信息引領全球信息產業發展格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正充分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發揮自身“電子產業要素全、體系創新能力強”的優勢,與蘇州市政府于2021年共同成立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成體系謀劃國家量子科技產業發展,構建“芯片+計算機+算力網”產品產業體系,爭做量子信息產業鏈“鏈長”,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戰略科技產業集群。

一是在量子芯片研發設計上,布局量子芯片“工業軟件+公共基準+工業母機+實驗樣機”,突破測試儀器儀表關鍵技術,打通制造工藝產線流程,建立芯片測試標校環境,支撐完成20比特超導量子芯片的自主設計和制造。

二是在量子計算機生產集成上,基于國內、國外“ABRDPM”產業體系研制不同技術狀態超導量子計算機,通過對比測試摸清國內外技術水平差距,突破微波測控、低溫制冷、低溫器件等關鍵核心組件多項國外壟斷,成功研制國產化自主可控超導量子計算機。

三是在量子算力網規劃布局上,提前布局電子-量子混合算力網技術,申請量子算力網基準專利,融入“東數西算”國家算力網絡體系,推動算力網絡根服務器節點建設,在互聯網向算力網發展的過程中爭取先機。

未來,中國電科將有效整合集團公司力量和國內優勢資源,以逐步替換的模式建立中國自己的“芯片+網絡+服務”技術體系架構和產業生態,通過打造中國自主可控的信息科技產業基礎底座,形成以中國信息科技產業體系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為補充的雙循環產業體系,掌握產業鏈高價值環節,搶占世界市場主導權,重塑全球信息科技產業體系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秉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信息科技產業建設的道路上,我們同樣要堅定按照“產業革命”思路,闖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將科技產業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有組織高質量發展,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站位和高度政治素質、能擔負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歷史偉業的戰略科技產業力量。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陸軍   中國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