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鮮明提出網信工作的使命任務,明確“十個堅持”重要原則,要求大力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指示是新時代新征程引領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網絡強國的行動指南。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入推進,數據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完善數據安全保護已刻不容緩,網絡安全成為關乎數字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新征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促進網絡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營造開放、安全的數字環境。
我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持續提升
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繁榮,賦予經濟社會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形成“新動能、新優勢”,正在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隨著互聯網和5G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醫療、線上購物等數字化業態快速迭代,過度收集個人數據、侵害個人隱私的問題也逐步凸顯。針對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出現的這些新現象新問題,我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不斷完善網絡安全工作體制機制,出臺了多項舉措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決維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明顯增強。
不斷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從頒布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戰略文件;到出臺《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辦法》等,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審查、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等一批重要制度;再到制定發布367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推動發布多項我國主導和參與的國際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的“四梁八柱”基本確立。2019年以來,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有力震懾了網絡安全領域的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程,推進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我國印發《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出加快開展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建設,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制。目前,已有60余所高校設立網絡安全學院,200余所高校設立網絡安全本科專業。一些地方通過把國家需要和本地優勢相結合,做出了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新探索。比如,中央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指導武漢市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積極探索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新機制新模式。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同打造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重點推動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突破、實施網絡安全人才培育計劃。此外,各地政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有效促進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的提升。
加強數據與網絡安全治理,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據安全的保護,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維護和保障好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加快提升數字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網絡監管能力,共建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新態勢,為數字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實現高質量數據治理。數據治理作為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如果數據治理失靈、無效,數據被隨意竊取濫用、任意泄漏轉賣甚至不加監管地流動到境外,就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隱患,對個人信息權利造成嚴重損害。實現高質量數據治理,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系統謀劃,以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為前提,以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為主線,以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為重點,推動各項意見建議落實落地,大力提升數據要素配置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融合性。同時,優化各相關管理部門的數據治理分工協作,全方位應對和解決好數字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數據與網絡安全問題,維護公平公正的數據交易市場秩序,優化網絡安全行業發展環境,全面提升數據和網絡安全保護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數字支撐。
堅持數據安全與發展并重。以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安全為底線,合理把握數據應用開放的界限,促進數據資源的流動和利用,更好實現數據要素價值。在大力提升數字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適配度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的維護和保障,強化對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等數據的保護,避免造成信息泄露和黑客入侵等網絡安全問題。同時,在國家層面上也要加強對重要數據出入境安全管理,強化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定期對相關信息材料和網絡安全進行排查和防護,最終達到捍衛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的目的。
突破數據安全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命門”,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勢必失去發展主動權、削弱發展安全性,只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網絡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因此,走好自主創新道路,持之以恒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保障數據與網絡安全的關鍵所在,也是保障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的關鍵所在,能夠從根本上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為提升網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作者:李慶霞、孫熙雯,分別系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新媒體與意識形態安全省級智庫兼職研究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