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2021年10月18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圍繞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栋l展數字經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收錄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這篇重要文獻分析了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及面臨的關鍵問題,闡明了發展數字經濟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舉措,具有深刻的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
不斷深化我們黨對發展數字經濟的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問題。中央政治局圍繞相關主題開展了多次集體學習。2016年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2017年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2021年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強調的是認識和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數字經濟發展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從數字技術,到數字經濟,再到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治理,從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到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全面深刻地洞悉了世界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獻中提出了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三個有利于”,闡明了發展數字經濟對于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一是“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二是“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構成驅動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的重要引擎;三是“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一步。
深入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及面臨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從2012年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其中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成為有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自2012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已連續11年顯著高于周期GDP增速,持續釋放著經濟“穩定器”“加速器”的作用。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獻中指出兩方面問題。一是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二是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規范的苗頭和趨勢,不僅影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且違反法律法規、對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構成威脅,必須堅決糾正和治理。
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針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未來需求,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的科學指引下,2022年1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3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相繼出臺,形成了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這篇重要文獻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七項重要舉措,明確了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特別關注的關鍵環節,具有深遠指導意義。
前兩項舉措側重數字技術領域。第一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別是要善于發揮三個方面的優勢,即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牢牢掌握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第二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達到“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標準,成為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兩條主要路徑。文獻中的第三、四項舉措分別對應這兩條路徑。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主要涉及產業數字化問題,即利用數據與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升級、轉型和再造,這是數字經濟的主引擎。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主要涉及數字產業化問題,即發展由數字技術帶來的新產品和新服務,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通過建立監管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完善體制機制,保證其健康發展。文獻中提出的第五項舉措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第六項舉措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主要針對的就是這一方面的問題。近年來,伴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算法濫用、平臺壟斷、數據泄露等問題依然突出,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巨大,互聯網用戶眾多,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的發展水平和交易規模全球領先,這使我國有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容易遭遇上述風險的沖擊。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國有機會更早地進入數字經濟監管和治理的理論研究和制度設計的前沿領域,不僅可以為世界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相關技術和產品供給,而且可以以最新的監管和治理實踐為基礎,提供理論供給和制度供給。
有了國內數字經濟發展的成就和經驗,我們就更有底氣和智慧面對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與競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七項舉措就是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數字治理是全球經濟治理的新領域,在很多方面存在治理空白。當前,我國主動參與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合作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從簽署《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到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從搭建進博會、世界互聯網大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多方合作平臺,到推動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著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