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金句】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本期領學人】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2020級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張家文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文明互鑒的過程中蓬勃發展,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我國首倡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參與全球開放合作;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設立自貿試驗區;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今年9月將在杭州舉辦第19屆亞運會……一系列生動實踐充分證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為世界文明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我在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教授漢語。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我首先做到尊重和理解他們,當我驕傲地、自豪地站在講臺上時,學生們看到的是一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中國漢語老師。期間,我做了很多課堂教學創新。比如,我用事實說話,客觀地向學生介紹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塑造他們心中的中國形象;我組織小組討論,從現象到本質,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華文明;我把中華文化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從學生易于接受的角度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把中國介紹給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歷史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人類文明就能不斷發展繁榮。邁上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續寫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剪輯:宋暢
編輯:王卓怡 曲統昱
聯系電話:010-65363729、65363546
投稿郵箱:rmltpt@rml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