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黨政干部談治理> 正文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如何創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這為我們加快推進新文科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積極推進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加快建設高質量商科教育體系,為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服務數字商業發展需求,重塑商科人才培養新理念

近年來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強力引擎。與此相適應我國數字消費市場規模已達全球第一,催生商業運營模式、管理方式、治理體系等全面加速變革。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傳統商科教育專業呈現出單科知識結構、數字思維和技術缺位、課堂教學與商業實踐脫節、創新創業思維和實訓不足的狀況,已無法適應數字商業跨界融合、開放共享和智慧創新的需求,亟需把握新文科建設機遇,轉變人才培養理念,重構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商科教育創新發展。

以價值引領推進鑄魂育人。“強化價值引領是新文科建設的根本要求。”高校商科培養的是未來商業領域的主導力量,面對新使命新要求,加快培養數字經濟時代新型商科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文科教育發展之路”,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同向發力,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深厚的家國情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場經濟道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的教育融入商科人才培養全過程,塑造數字經濟時代公平競爭、互利共贏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培養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重視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掌握數字思維和技術,同時具有正確的數字商業價值觀和商業倫理的高素質復合型商科人才。

以學生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浪潮下,商業環境和運營模式日新月異,直播電商、移動支付、智能消費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跨境電商平臺、財務共享服務、智慧倉儲物流等新模式新場景應運而生,我國的商貿服務業進入消費升級、互聯互通、共享經濟的3.0時代,消費方式日益個性化、多元化和國際化。這要求商科人才要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數據決策和創新能力、全球化的商業視野和格局,樹立合作共贏的商業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品質。因此,需要立足當前和著眼未來,順應新文科建設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趨勢,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落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貫通,激發和釋放學生的創造性潛力,探索實現個性化培養和因材施教,強化跨文化溝通交流和協作能力,提升數字商業思維和技能素養,培養數字經濟形態下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數字素養的復合型創新型商科人才。

以融合創新推動商科人才培養。新文科建設既要固本正源,又要精于求變。“在傳承中創新是文科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商科作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培養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德才兼備的新型商科人才,需要適應消費升級、擴大內需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緊密結合我國豐富的商業實踐,推進學科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在培養目標定位、內容體系重構、課程數字化轉型、師資團隊建設、產教協同育人等人才培養關鍵領域,推進系統性變革和整體性重塑,構建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數字技術變革和商業演進趨勢的商科人才培養體系。

堅持數字賦能提質升級,創新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這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同時隨著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商業消費領域的廣泛滲透和應用,在科技賦能和消費升級的雙重推動下,商業新模式、新場景和新業態不斷涌現,要求必須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把握好新文科建設“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深入推進商科教育數字化轉型,全方位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深度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數字賦能推動優化商科學科專業。學科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面對快速變化的新型商業環境和數字消費業態,迫切需要高校優化調整現有學科專業結構,整體推進商科人才思維、知識、能力和素養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這既包括賦予現有商科專業新內容,將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商科課程體系之中,實現深度融合和賦能改造,更要對傳統商科專業進行學科重組交叉,打通理工、經管和人文學科之間的壁壘,對接現代商業服務業和產業鏈,構建“數字技術+商科”學科專業集群,設立數字經濟、金融科技、智能商務、數字法學、大數據管理與運用等跨界融合學科專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形成商業、科技和人文深度交叉融合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數據驅動、科技引領的數字時代商貿服務業發展需求。

搭建平臺推進跨學科培養。課程是人才培養最基礎最關鍵的要素。通過增強跨界融合意識,整體規劃設計面向數字時代的商科課程體系,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實踐教學課程,推動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協同共享校內外優質資源,打造新商科“金課”,培養學生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建設數字技術支撐的學科交叉教育教學平臺,搭建創設新型仿真商業環境和應用場景,根據數字商業流程打造模塊化課程體系,拓展國際化視野和實現動態調整組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支持服務學生跨學科學習,促進師生和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研討,推動跨學院、跨門類的師資聯合授課,校企合作建立跨領域的高水平“雙師型”師資團隊,引領帶動商科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實施精準有效教學質量評估。順應商業數智化、網絡化發展趨勢,可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開展學情分析和教學質量評估,從而促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有效提升商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通過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和多樣化教學方式,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社會實踐等多種類型的課程,開展協作式、體驗式、探究式、項目式等特色化教學,為個性化學習、跨領域學習、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構建起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新商科教學模式。

深化政產學研融通創新,搭建商科人才培養新機制

商科是新文科中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性學科,并且隨著科技迭代升級驅動商業不斷快速變革。因此,商科人才培養中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尤為重要。依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求,構建政產學研融合的多樣化協同育人機制和平臺,強化商業實踐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大勢所趨和未來所向。

構建政產學研用全鏈條育人機制。基于新文科理念和發展趨勢,推進高校與政府、企業共生共融,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積極融入地方和國家發展新格局,主動引入社會和行業優質資源,以服務新興商業模式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共同申報新興商科專業,共建未來產業學院或聯合辦學,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商科人才,助力數字政府建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多方同步提升共贏發展。

整合共享校企資源搭建實訓平臺。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促進校企合作和校際聯合,實現學科優勢特色互補,重視與相關領域龍頭企業合作開設實踐課程,構建新商科仿真實踐教學實訓平臺,加強實踐實訓、案例教學等,建立“學、練、賽、訓、創”有機融合實踐育人模式。邀請業界專家、企業精英進課堂講授實務課程和熱點專題,鼓勵教師走進企業掛職任職,大力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開設企業移動或線上課堂,組織參觀見習和訪談講座等,依托實踐基地開展多種形式實踐實訓教學。

優化完善校內外創新創業協同機制。采用設立多元化校企平臺、打造沉浸式實訓項目等舉措,校企多方合作協同建立校內外一體化創新創業區,形成“高校+創業孵化基地+企業”的合作模式,著重培養數字化商業環境下的創新創業精神、意識和能力。聚焦數字商業消費新形態,合作共建研發中心,聯合開展項目合作,建立數字經濟形態下新型商科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推動師生“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新文科   北京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