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鄉村文化遺產的博物館,是鄉村記憶的百科全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寶庫。自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啟動中國傳統村落遴選以來,至今已公布六批815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如何保護好、發展好古村落,讓村民在古村落保護和發展中富起來,一直是政府、社會和學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諸葛八卦村創設了“人人是股東,人人是文保員”古村落保護發展的諸葛模式。為了系統總結古村落保護發展的實踐成果和寶貴經驗,探索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更好推進古村落保護發展,解鎖古村落共富密碼,讓村民富起來。2023年9月8日,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蘭溪市人民政府在杭州紫金港國際飯店共同舉辦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第158期學術沙龍。本期沙龍由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員會副主委、浙江省人大常委范柏乃教授主持。
蘭溪市委副書記、市長朱俊華,蘭溪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陸慶豐,蘭溪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方建良,蘭溪市政府13個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以及原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正廳級)、“三農”發展組組長顧益康,浙江省建筑科學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社區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蔣紋,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余建忠,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所主任、高級工程師朱振通,浙江工業大學中國錢塘江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孫以棟,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研究員王相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吳福平,浙江衛視高級記者、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人民論壇網地方部副主任金雄偉,九三學社浙江省教育服務團秘書長吳敏等來自“三農”、古村落保護、城鄉規劃、傳統文化和公共政策領域的專家學者、老師和研究生共50余人參加了本期學術沙龍。
蘭溪市委副書記、市長朱俊華指出,20年來,蘭溪牢記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推動諸葛八卦村傳統文化挖掘和古村落保護利用,讓村民共享保護福利,逐步走出一條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深化融合、與鄉村振興美美與共、與村民富裕高頻共振的發展之路。他重點從“堅持規劃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延伸’效應”“堅持方式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共生’效應”“堅持主體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捧月’效應”“堅持人才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傳承’效應”“堅持數字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賦能’效應”“堅持共富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紅利’效應”“堅持擴面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蝶變’效應”“堅持文化端發力,放大保護模式的‘出圈’效應”等八個方面,系統介紹了蘭溪古村落保護發展的實踐探索。
蘭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金義輝、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慶鴻、市交投集團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章霞、游埠鎮委書記沈文忠分別作了以“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蘭溪探索”“‘千萬工程’引領古村落保護利用的蘭溪實踐與思考”“傳孔明遺風、續諸葛鄉愁、創文旅新篇”“關于游埠鎮早茶文化實踐探索”等為主題的匯報,從各自職能角度介紹了古村落保護發展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經驗,同時也指出了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古村落保護發展”這個主題,并結合蘭溪的實踐探索,深入分析古村落保護發展的基本做法,總結提煉古村落保護發展的主要經驗,進一步探討村民如何在古村落保護發展中富起來的公共政策創新問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三農”發展組組長顧益康認為,蘭溪市保護和發展古村落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貫徹和生動實踐,要做好古村落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兩篇大文章,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視角下,以“積極的保護”代替“消極的保護”,古村落保護不能簡單的一“鎖”了事,要以合理的開發利用來激發老百姓保護的內生動力,把前人留下的遺產保護好,為后人留下流芳百世的文化村落。
浙江省建筑科學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蔣紋以傳統村落的資源發展和價值重塑為主題,重點考察交通、商業、政治、文化四個因素對傳統村落成長與發展的主要影響。結合喜洲古鎮案例,從為鄉村提供人力資源、為鄉村對接經濟資源、為鄉村建立社會資源三個方面,給蘭溪古村落保護和發展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余建忠點贊蘭溪市“活化”利用、村民主體意識、集中連片發展等具體實踐工作,并給蘭溪提出了八點政策建議:塑造古村發展的“統籌力”;構建全民參與的“共享力”;激活內生發展的“向心力”;提高傳統文化的“傳承力”;推動多元發展的“創新力”;塑造合作共贏的“協作力”;增強社會治理的“智慧力”;拓展古村煥新的“傳播力”。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所主任朱振通教授從平衡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共識與參與兩個角度,以“用”的視角來思考古村落的發展,結合平時工作中的三個案例和三個模式為蘭溪諸葛八卦村發展提出了適當放手、多元模式、土地政策支持、以點帶面、村落連片五點建議。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錢塘江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以棟教授作了題為“激活三江兩岸中國傳統村落引擎,推動杭州中西部地區共富高質量發展”的發言,重點從開展尋根溯源、風情風貌重塑、數字科技賦能、品牌塑造傳播和要素支持保障五個方面,給蘭溪古村落保護發展提出相關對策。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相華研究員從古村保護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做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古村保護和共富的模式三個角度,回應了如何激發村民積極性的問題,提出引入政府扶持,形成良性循環,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講好年輕人想聽的故事。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吳福平建議,一是全面梳理蘭溪歷史文脈,深入解碼蘭溪文化基因,將蘭溪優秀文化元素、文化記憶在全境加以人性化、藝術化、差異化、全域化表達,實現蘭溪市全域文化品格的全面提升;二是以“弘遺匯·河圖樂園”和“弘遺匯·洛書城”為中心,建造連接鎮鄉街道和村居社區的“蘭溪市全域文化藝術帶”,推動蘭溪全域旅游發展;三是制作《蘭溪市全域文化基因數字化圖譜》,提供一幅言簡意賅、邏輯嚴密、系統全面、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數字化文化基因圖譜,使之成為了解蘭溪歷史文脈、展現蘭溪人文精神、展示蘭溪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窗口。
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學術顧問、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首次提出“生態產房”新概念。他認為,保護古村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讓古村落活起來、火起來,必須針對新生代的需求,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生態產房”旨在鼓勵年輕人走進古村落,巧借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系統的動力機制,促進人類自身生產繁衍可持續。
人民論壇網地方部副主任金雄偉認為,諸葛八卦村是一個天然的“道場”,通過優質內容的植入和打造,有望成為一所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八卦大學”。具體建議重點抓好兩大IP的打造: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八卦易經文化。諸葛亮IP打造可重點從“諸葛亮是如何煉成的”“諸葛家族是如何成為千年家族的”等入手,開發系列研學產品,讓人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可開設“小諸葛”養成親子課。“八卦”其實就是“易經”。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可探索設立易經研究中心、諸子百家博物館、百工坊,聯合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和社會有關人士共建,共同舉辦易經相關學術論壇、沙龍,并合作開辦各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學課程,向大眾普及易經和醫、詩、書、禮、樂、農、星相等百家術數知識,實行“生態共建、業務共謀、利益共享”的運營機制。
在本期學術沙龍總結中,范柏乃教授指出,與會的10位專家學者對蘭溪尤其是諸葛八卦村古村落保護發展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經驗給予高度肯定,并指出“人人是股東,人人是文保員”諸葛模式對全國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同時針對“人人是股東,人人是文保員”諸葛模式的創新迭代升級問題提出了40余條寶貴政策建議。
范柏乃教授指出,諸葛八卦村古村落保護發展成效顯著,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壯大,村民收入穩步增加,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但在古村落保護發展方面仍存在著“保護有余,發展不足”問題,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還有較大距離。相較于奉化的滕頭村、蕭山的航民村、嘉善的西塘村、東陽的花園村、路橋的方林村等富裕村,諸葛八卦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村民實際收入還有很大差距。新時代新階段,要想讓村民在古村落保護發展中真正富起來,需要對古村落保護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進行創新突破,為此提出如下八條建議:①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古村落保護發展機制,激發多元主體古村落保護發展動力并形成合力;②科學編制《新時代諸葛八卦村保護發展十年規劃(2026-2036年)》,用科學規劃引領古村落科學保護發展;③研究制定《金華市諸葛八卦村保護發展條例》,用法律規范、保障和促進古村落保護發展;④發起古村落保護發展全國論壇并發布藍皮書,全面提升諸葛八卦村的美譽度和影響力;⑤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帶頭人“頭雁領航”作用和“關鍵少數”作用;⑥建立健全村民勞動職業技能培訓長效機制,增強村民就業創業致富能力;⑦加強古村落文化基因解碼,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和做強文化旅游大產業;⑧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作者: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郎元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