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9月12日消息,國資委黨委11日召開擴大會議提出,要梳理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支持指導中央企業深化與東北地區全方位合作,以更大力度投資東北、布局東北、建設東北、發展東北。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國資央企正加強與東北地區合作,打造助力東北全面振興“新樣本”。
“投資正過山海關”
一場場投洽會相繼召開,一份份合作協議紛紛達成……東北三省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各類企業“投資正過山海關”。
看黑龍江,8月29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產業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現場簽約項目25個,簽約總額358.6億元。加上場外簽約項目,共簽約產業合作項目100個,總金額530.3億元。
看遼寧,8月28日,在遼寧省與中央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銀企對接會上,遼寧省政府分別與17家中央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相關駐遼金融機構與省內36家重點項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涉及項目38個,融資意向金額達1460億元。
記者獲悉,將于9月25日至27日在沈陽市召開第四屆遼洽會,將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商協會以及重點國內企業約3000人參會,共組織900多家企業參展。截至目前,共匯總簽約項目138個,簽約金額3277億元。
看吉林,8月22日,2023“外資進長春”投資促進大會暨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有25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為120.1億元。
“國資央企‘先過山海關’,為其他所有制企業特別是民企做表率,其他所有制企業也會接踵而至,共同為東北振興發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表示,國資大規模進入東北地區,是對東北地區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一次考驗。簽約的投資項目,若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產出,將激勵更多投資者前往東北,產生“鯰魚效應”“葡萄串效應”,讓東北成為新的投資熱土,也為民間資本等尋找到新的投資空間。
發揮更大牽引作用
作為東北全面振興“重頭戲”,東北地區國企改革正加快向縱深推進。
專業化整合穩步實施。“在鞍本重組取得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成功參股凌鋼,完成凌鋼49%股權劃轉。鞍凌重組后粗鋼產能占遼寧區域、東北三省粗鋼產量比例分別為67%、51%,將使全國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增加到44%,鞏固了‘南有寶武、北有鞍鋼’鋼鐵產業新格局。”鞍鋼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股權激勵積極推進。“股權激勵這種真金白銀的付出,將員工與企業利益綁定在一起,更加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東北制藥相關負責人表示,混改加入方大集團以來,東北制藥薪酬制度、分配制度與激勵機制都發生了深刻變革。
在創新激勵機制上,國家電投旗下的吉電股份正探索新思路。公司選擇具有較大戰略發展前景,如氫能、儲能、充換電等三新產業項目探索性地采取混改及中長期激勵策略,通過員工持股、項目跟投等激勵方式,推動建立導向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中長期激勵體系,使員工與企業高度綁定利益風險。強激勵和硬約束在確保國有資產安全的同時激發了核心層的活力動力,企業與員工共創共享改革增量紅利。
“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加快推進,將在東北經濟振興中發揮更大牽引作用。”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認為,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實施,下一步東北國企改革將聚焦在放活機制、增強創新能力以及提升社會資本帶動力方面。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
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提出,要加強在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不斷深化與東北地區企業的科技創新領域合作,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國資央企在東北地區正加緊布局,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加速培育。
“東北制藥將致力于生物技術領域實現進一步突破,培育發展新動能。”東北制藥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加速推進技術合作項目落地,布局大分子創新藥領域。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吉林碳谷,依靠自主專利技術,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研發、生產、銷售碳纖維原絲的創新型企業。
“公司近期完成了定向增發,募資約8.04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年產15萬噸碳纖維原絲項目,有利于促進公司的產品研發和工藝優化進程,進一步為國產碳纖維和原絲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吉林碳谷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認為,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大增量是東北振興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