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神經末梢,各地都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區情,不斷推出適合本地的治理模式。例如,湖南永州“快反135”機制以天上云、空中網、地下格,共同組成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變應變、變中求進的基層治理格局,推動永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可見,只有將基層治理落實到每一個基層網格,才能理順社情民意,為民排憂解難,把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建立“微網格”,夯實基層治理“微單元”。推進基層治理要堅持把社區精細化治理落到最小組織單元,統籌考慮人口分布、資源優勢、服務半徑等因素,著力推動黨組織“觸角”從村(社區)進一步下沉至院落(小區)、樓棟,劃定微單元網格,將黨的建設、基層治理工作輻射到戶、到人。深化黨員干部、樓棟長、志愿者等網格力量體系建設,同步整合政法、民政、衛健等相關職能,著力推動“多網合一”,實現小事一格承辦、大事全面聯動,貫通治理“末梢神經”,確保治理全覆蓋、精細化,以社區“小網格”托起民生“大服務”。
集結“微力量”,爭做基層治理“主人翁”。要挖掘出并用好小區網格現有的醫務人員、民警、律師、各領域技術人員等人群優勢,繪制“資源地圖”,組建網格服務志愿隊伍,及時發現、解決網格內的民生困難、矛盾糾紛、環境衛生等焦點問題,把服務送到街頭小巷、田間地頭,擴大基層治理參與主體范圍。湖南永州“快反135”通過構建“一個體系、三個層面、五大防范”的機制,形成了空地一體、警民結合的群防群治現代安保,將“楓橋經驗”落到實處,實現基層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大大優化了永州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提升了永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網格“微智治”,釋放基層治理“新能量”。要堅持創新驅動、良性互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治”能力要進一步強化,要通過“互聯網+治理”的方式,不斷提升基層治理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水平。各級黨委、政府當立足防范化解社會治安防控中面臨的諸多風險挑戰,堅持“創新+科技”“互聯網+”社會治理,不斷完善配套硬件設置建設,打造集政務辦事、政法綜治、信訪、綜合執法于一體的政務服務系統,深度融合大數據平臺、技防手段、物聯網、可視化系統等數據資源及現代化設備,加強基層“智治”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作者:唐代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