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地方】山東樂陵:打造科教產協同創新共同體 “四鏈”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近年來,山東省樂陵市依托體育高端裝備、健康食品和精細化工產業,加快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集成融合,打通重點產業鏈行業協同創新“壁壘”,探索出一條以人才鏈為總牽引,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的縣域特色融合路徑,先后引育國家、省市級高層次人才176人,承擔實施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項目19項,引進資金上億元,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聚焦組織搭建,提升共同體環境空間吸引力

推動項目體系、組織、運營集成融合,強化創新創業共同體供需對接,打破束縛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關卡”,全面提升協同創新供給能力。

一是構建完備體系。將“四鏈”融合項目作為人才工作“頭號工程”,堅持“12344”工作推進體系,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牽頭掛帥,圍繞“高端體育、健康食品、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領域,統籌“4+4”產業鏈牽頭單位和鏈主企業,協同人才、教育、創新鏈條和資源要素開展融合創新工作。

二是做強組織配置。堅持高點規劃,發揮擁有兩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縣市區優勢,打造山東省體育健康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德州市健康食品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德州市精細化工創新創業共同體三大省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集群,按照“地方政府(市屬國有企業)+鏈上企業+對口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產業聯盟組織”架構,組建由37家核心成員單位組成的“政產學研金服用”“七元一體”共同體組織,構建“四鏈”融合協同創新機制。

三是提高運管能級。堅持校地聯合、市場運作相結合,以國企控股的樂陵市人才教育產業發展集團和三大主導產業鏈鏈主企業為運營主體,實行“理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產業技術研究院+國有企業”運管模式,理事長由分管副市長兼任,理事會成員由科技、工信、重點企業等41家單位負責人組成,專委會成員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清華大學、中國農科院等18家大院大所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專家組成。共同體下設研發機構,由“三院四中心”具體負責共同體實體化運作,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校企合作、權責統一”的高效運營體系。2022年以來,先后聯合科研院校承擔國家、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46項,落地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05項,孵化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2家,帶動項目總投資達2.4億元,實現相關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23%。

聚力平臺集成,迸發共同體智力資源生產力

建立載體、人才、產業、項目功能要素共建共享機制,提高產業創新能級,開啟產業人才發展“造血”模式,激活共同體協同創新動力源。

一是高效規范做好載體聯建聯享。圍繞加強產業協同創新能力,統籌整合79個省級以上平臺載體,構建“1+N+X”大平臺共建共享體系,即:1個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新型研發機構)、N個民辦產業技術研究院、X個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載體,推動國家高端體育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平臺向同行業全面開放,對“四鏈”融合協同創新提供全流程配套試驗、全方位技術支持。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橋頭堡,樂陵經濟開發區放大轄區三大園區優勢,依托重點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園區核心平臺帶動、載體聯建共享,助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2022年,該區新增院士、國家級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國內外高端人才36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3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55.17%,實現園區“增智賦能”。

二是提高質效做好人才聯合培育。落實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推動頂尖人才領銜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項目,實施科技項目攻關“揭榜掛帥”“棗鄉英才”引育工程等,多維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4人,自主培育齊魯友誼獎、省優秀企業家等省級以上人才13人。發揮高層次人才編制“周轉池”、假日專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才優勢,集聚青年人才5367人,培育企業科研骨干人才448名,聘請現代產業首席專家36人,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開展“高校人才直通車”“全國高校樂陵行”等活動,試點建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吸納175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駐站工作,助企完成課題研究201項。山東林民公路材料有限公司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樂陵市首批試點之一,由鄭店鎮黨委引領,與山東建筑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共同建設,探索“企業提出技術需求、研究生科研攻關、高校導師全程指導”運作模式,助企攻克“瀝青混凝土冷料烘干裝置”等11項難題,成功獲評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三是周密細致做好產業合作共孵。著眼產業培育孵化機制,以創新創業共同體為主體,建立產業培育機制以及獎勵辦法,通過以科技成果參股、控股等方式,使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提升競爭力。鼓勵行業骨干企業采取“孵化+投資”的模式加快培育在孵企業,通過合作共建、股權融資等方式引進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依托“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德州“雙創”大賽等活動,積極面向海內外優選高成長性的科技成果和人才項目,依托18家共同體高校院所成員單位,建立6支人才“飛地”創新團隊,成立“樂陵市駐京駐津人才聯絡處”,吸引京津冀地區高端人才來樂陵創新創業。推動國家高端體育裝備技術創新中心通過省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推薦至科技部。成功獲批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站,新建體育產業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企業實現入駐。

四是協調推進做好項目聯合攻堅。瞄準重點領域,推進人才項目“筑峰”,以項目建設帶動高端人才引育。引進落地中國科學院高端人才項目,以院士核心團隊產業公司作為“鏈主”企業,聯合共建樂陵雙碳科創基地(園),構建“雙碳科創基地+院士人才團隊+新型研發機構+雙碳科創產業基金”四位一體發展模式,籌建或聯合已有相關研發中心、科創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實現“產業、人才、教育、科技”等要素循環共生,全力打造“產、學、研、用”全鏈協同發展的百億產值新興產業集群。

聚優服務環境,激活共同體創新發展原動力

打好政策服務“組合拳”,強化“四鏈”融合賦能產業發展保障能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區。

一是下好機制保障“先手棋”。實施“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金融保險機構保障”的多元化投入托底機制,在泰山體育(國際)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基礎上,投入5000萬元撬動總投資10億元,新增規劃建設“一園一院兩區”,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人才科技創新創業園、健康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星光食品產業園區、調味品產業園區,配套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加速器、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新購置價值3000余萬元200余套科研儀器設備向鏈上企業全面開放,產業協同創新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激活政策保障“新引擎”。出臺人才科技政策“鉆石19條”,向共同體產業化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創業團隊引進和鏈上企業人才引育精準投放配套政策,頂尖人才創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重獎,優先給予創新創業項目政府專項債券和投融資支持,重大項目和關鍵技術實行“一事一議一策”,人才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預算支持和政策兌現“上不封頂”,每年撬動產業研發投入近2億元。

三是用好協同服務“組合拳”。建立“產業出題、科學論證、協同攻關、市場驗收”產業技術創新機制,針對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和共性技術問題,由共同體研發機構牽頭組織,推動產業鏈各環節開展協同攻關,打通產業創新鏈條,實現企業抱團發展。建立共同體周例會制度,通過“線上+線下”,定期調度推進人才引進、成果轉化、項目實施、平臺建設等情況,以常態化的機制融通提高創新要素主體協同協作質效。  (山東省樂陵市委組織部供稿)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山東樂陵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