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智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經濟重構與消費升級,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傳統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業態。我國消費市場總體呈現出從“滿足基礎需求”到“常態化品質化升級”、從“單一渠道消費”到“全渠道消費融合”、從“追逐外資光環”到“國貨信心崛起”的發展趨勢。在新發展格局下充分發揮數智技術對市場資源配置的關鍵作用,深入挖掘數字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潛力,將為全球市場的經濟重構與可持續性消費升級提供創新動力。
【關鍵詞】數智技術 消費升級 消費市場 【中圖分類號】D5 【文獻標識碼】A
數智技術發展如何影響國內消費市場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加速迭代促使消費者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網絡化的特點,進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費場景和新興商業模式。數智化的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將在供給質量提升、創新成果轉化、勞動就業增長等多個方面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的發展,同時激勵企業以更大的規模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正向調節進口貿易對居民消費升級的促進作用,從而形成國內國際市場協同發展的格局。數智技術的創新發展將促進消費增長突破當前消費受往期消費影響的時間黏性,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拉動內需增長。數智技術加速信息流動,有利于改變傳統消費模式中過往消費形成的延遲影響,提升消費者在網絡、文娛、健康等多個領域的消費意愿。
數智技術將通過信息對稱化的雙邊市場平臺與供需匹配關系,調整消費者對收入波動的風險回避偏好和對價格收益的市場前景預期,從而激活發展型消費與改善型消費需求,促使居民形成更健康的消費觀念,拓寬消費升級的外延,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在商貿流通方面,數智經濟在雙邊市場的重構過程中將為跨越商貿流通發展的門檻效應提供重要支持。在金融支付方面,數字金融在數智技術的支持下將在降低流動性約束、優化支付環境、增加財產性收入、提升居民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促進消費升級。在區域結構方面,數字經濟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升級將形成正向空間溢出效應,進一步縮小消費升級的空間差異,通過促進產業升級和加速市場化進程,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要素自由流動。在鄉村振興方面,數智技術通過推動科技創新、農村創業、消費升級促進鄉村振興,激發鄉村消費活力。
數智技術將促進我國超大規模市場、豐富完整的產業鏈結構、科技與產品創新等多方面因素與消費升級形成協同效應,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品牌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數智技術將推動本地市場規模擴大,并通過提高企業生產率、增強產業集聚度,推動企業進行產品質量升級。同時數智技術將促進企業進行有效適配自身的發展階段與合作伙伴屬性的品牌建設,并通過衍生品品牌聯合幫助企業在消費升級中構建產品的個性化特征與品牌情感價值,從而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雙重需求。數智技術影響下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等的轉變,可以將高儲蓄轉化為有效的消費,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的消費升級與本地市場產品的國際化品牌建設與發展。
我國消費市場數智化轉型對全球消費的影響
隨著數智技術的不斷開發和應用,消費的需求與供給兩方面因素都將發生重大變化,消費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朝著知識密集型的方向發展,個性化生產服務、全球賬戶管理和越來越密切的客戶聯系都將增加對知識要素的需求。在知識要素加速流動的過程中,我國消費市場的數智化轉型將進一步促進全球消費高質量發展。
知識重構驅動全球貿易結構優化調整。消費市場的數智化產業融合將進一步促使消費市場各產品和服務部門邊界的融合,推動產業間的結構壁壘在技術的引導和推動下逐漸降低,為促進數智化與工業化融合創造條件。我國數智技術與不同產業的專有技術相互結合,將為不同產業的創新升級與數實融合提供平臺,并且從信息網絡技術推動知識重構與管理創新開始,促進消費市場的新產品和企業更好地融合發展。數智技術將有效推動產業間的信息滲透和技術擴散,從而實現全球產業分工由傳統的垂直化方式向網絡化方式轉變。消費市場的數智化轉型升級將通過產業融合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產業間的跨界融合,以數智技術和知識經濟為紐帶,為全球貿易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新的動力,促進全球貿易快速平穩增長。
信息傳遞網絡效應優化全球消費資源配置。隨著數智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具有一定基礎的數字平臺融合了范圍經濟和網絡外部性的特征,為交易平臺的集聚提供了支持。我國數智化信息傳遞機制的網絡正外部效應將進一步提升市場進入機會的價值。各國企業在網絡外部性的鼓勵下參與消費市場的意愿得到進一步提升。平臺經濟的網絡外部性將進一步滿足消費端更加廣泛的服務需求和顧客偏好,并通過網絡外部性進一步擴大范圍經濟。在創新協同的增長中,數智經濟通過跨區域、跨網絡、跨行業的綜合型平臺實現其在全球創新驅動中的聯動效應和協同機制。與此同時,創新驅動也通過網絡正外部效應發揮著資源整合與系統協調的功能。此外,數智技術所具有的網絡外部性推動企業在市場聯動機制和價值網絡關聯作用的支持下,進一步放大由梅特卡夫法則所帶來的網絡效應,為數智經濟中各價值網絡節點和各節點所組織的經貿流動環節提供了更大規模的增值空間。
雙邊市場開放包容構建全球消費制度生態。數智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規則的標準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各國積極參與雙邊平臺市場的國際公約和貿易伙伴協議,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對話,深度融入全球消費市場的制度建設。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國數智經濟通過包容性的合作機制逐漸成為全球消費市場制度建設中的關注焦點,同時進一步促進企業參與全球市場一體化建設和跨區域合作。處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全渠道發展階段的零售業,也為打造數實融合的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數據自由流動方面,數智經濟在信息加速流動的市場環境下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數智化交易平臺為全球消費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信息加速迭代和流動的過程中,各國不斷優化數據信息自由流通的制度架構與合規建設,進一步推動產業內的資源共享和協同管理,并通過數智化平臺和計算資源的有效運用,不斷提升全球消費市場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核心競爭優勢。在數實融合方面,各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立足服務市場需求,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智能化、自動化和數智化的渠道對實體經濟進行升級和改造,從而鼓勵企業在價值網絡各環節的內部化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
本地市場邊界融合催生全球消費新業態。數智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催生新型產業形態,為消費市場的結構調整創造新的機遇。我國數智經濟的發展將推動虛擬產品與現實產品進行融合,使各自獨立的產品通過互補作用有機地聯合使用,并通過數智化和網絡化發展逐漸將數智技術融合到全球消費市場各類產品的本地市場效應當中。消費數智化將促使產業結構向柔性化方向演化,在傳統技術為高新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知識源的同時,數智技術將對傳統技術形成倒逼機制,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的產生,同時推動企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而成為行業領導者。信息鏈與產業鏈兩端的融合將改變制造業的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市場組織模式和資源配置模式,推動大規模的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形成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形態。與此同時,全球市場競爭關系也將發生轉變,數智技術將推動行業下游對上游形成倒逼機制,重構企業競爭中的資源配置關系,建立新業態與傳統商業模式的全球競爭格局和利益均衡。
數智技術驅動經濟重構與消費升級的對策建議
積極打造數智技術場景,提升消費活力。數智技術的興起與消費端的需求結構、采購方式、信息渠道發生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以數智技術的發展為基礎,同時結合更加廣泛的信息傳播渠道、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以及更加豐富的交易技術,數智技術在商貿領域逐漸構建了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隨著各項智能技術和移動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智經濟逐漸成長為廣泛聯結價值網絡各單位部門的廣義市場平臺和商貿主導機制。消費升級應充分發揮數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智慧經濟領域跨時間、跨空間的經驗特點和市場優勢,通過多元化和協同性的合作方式推動我國數智企業融入消費市場,通過數智技術的多場景應用進一步建立企業在網絡外部沖擊下的市場競爭優勢,有效提升消費活力。
新興技術的迭代升級催生了大量新業態,在技術不斷積累和沉淀的過程中數智技術將進一步推動消費結構與消費模式的轉型升級。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科學技術在數智經濟領域的應用,數智經濟呈現出智能化、無人化、精準化的商業形態。在無人機配送、大數據營銷、賽博工業、智慧交通、虛擬現實等多項前沿技術的推動下,數智經濟在軟科學體系的支持下逐漸推動傳統零售業和制造業逆向生長,推動企業深入參與生產與研發網絡中的產業分工,不斷向產業內的高精尖技術領域延伸,從而提升數智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附加值。伴隨數智技術的發展與數智經濟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數智化的資源優化配置將為市場交易提供更加快捷的交易平臺和交易渠道,有效節省交易成本,促進企業不斷豐富產品和服務的種類,提升競爭的綜合實力,從而通過提升數智企業自主創新的核心研發能力與協同創新的生態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快科學技術在消費市場向生產服務能力的有效轉換。
積極構建數智化互動平臺,提升消費體驗。數智技術支持的社交化、互動性、平臺型消費模式通過知識要素的組合突破原有的技術屬性,從而驅動知識要素以重新創造和連接的方式實現知識重構。數智技術驅動的消費互動平臺能夠為買賣雙方提供更加直接的信息交互途徑和消費體驗情景,在供求關系的發展轉變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社交化的消費平臺所體現出的范圍經濟特點為市場快速有效地捕捉消費端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結合規模定制在極大程度地滿足個體需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掘長尾效應所帶來的市場機會,從而推動價值鏈的驅動力從供給端向需求端融合,促進需求端在獲得更強的市場導向能力后向供給端提出訴求,這種倒逼機制和供求關系的逆轉對消費市場的供求匹配和產品供應提出了更高的升級要求。
數智經濟的發展使不同資源類型的企業開展市場對接和信息流動成為可能,從而為企業間的競爭格局調整提供了空間。具有先發優勢的領先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往往源于對市場資源、渠道和信息的占領,而數智技術支持的社交化消費平臺為跟進企業尋找市場機遇和建立市場渠道提供了重要途徑,促使跟進企業通過后發優勢對領先企業形成技術追趕和市場競爭,通過縮短產品生命周期進一步加快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迭代與消費升級。數智化的消費互動平臺可圍繞生態系統的創建,進一步系統性協調平臺參與方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建立生態系統特定優勢,加快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業態發展。消費體驗的提升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對數智技術的依賴和認可,從而推動消費互動平臺向價值網絡中心位置的躍進,通過發揮數智經濟的網絡正外部效應不斷提升消費體驗。
積極促進數智化信息匹配,提升消費意愿。信息要素在跨境電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信息加速流動對消費決策信息對稱性造成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新業態領域的前景預測和消費意愿。數智經濟推動信息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推動消費市場逐漸向信息密集型雙邊平臺轉變。隨著供需雙方信息對稱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有效的市場資源配置和供需信息匹配進一步激勵數智化新業態跨越信息不對稱所形成的信息孤島和信息壁壘,促進供需信息在消費市場加速流動,從而推動消費者在更加對稱和平衡的供需關系中提升消費信心和消費意愿。數智技術進一步推動了貿易流通中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一體”的貿易方式,通過倉貨一體、柔性制造、敏捷供應的生產系統和價值網絡打破傳統的生產和配送格局,為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消費升級的價值挖掘提供更大的空間,推動數智經濟為生產者、消費者和供應商提供更加精準、便捷和高效的產品和服務。
企業在數智經濟的經營管理中建立相互協同的信息網絡,對于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龍頭企業需要發揮引路和對接的關鍵作用,而市場機制需要為企業的良性競爭和合作提供保障。伴隨數智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都需要進一步適應和調整。數智技術推動市場結構轉型升級,催生不同的消費業態和各類消費模式,建設消費信用體系對于消費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質量評價具有重要意義。數智企業應充分結合新業態數智化和無紙化特征,積極構建信息加速迭代環境下的有序市場競爭格局,結合雙邊市場的數智化程度和產業鏈的完整性充分挖掘消費潛力,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有效發揮數字企業在信息不對稱動態條件下參與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市場競爭的優勢。
積極拓展數智化市場邊界,提升消費價值。數智技術的成長與發展對高新技術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涵蓋生產、消費和流通各領域的數智經濟將呈現出更加明顯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特點。數智技術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整合產業資源,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與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在賽博工業系統、互聯網金融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等生產、消費和流通領域的產業融合。數智技術的不斷成長和演進將催生更加豐富的商業形態,從而推動產品和服務向需求導向型與產品導向型相結合的方向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含量,加大產業間的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產業性能,從而為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實現對消費者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求更加精準和實時的定位,數智技術將進一步提升對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為抓住長尾效應中的個性需要,數智經濟對消費端各種不同類型的產品予以滿足。有效的物流配送服務技術體系和配送流通環節的精準管理,為數智經濟構建核心競爭力提供重要支持,同時推動物流配送服務從原來單一的運輸派送服務逐漸向精準化、定制化、智能化方向轉變。隨著無人機送貨、衛星導航系統、冷鏈技術等多項前沿配送體系的應用,物流服務逐漸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
數實融合將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數字經濟深入參與產業內垂直分工,提升數智經濟在高精尖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附加值,同時推動數智經濟產業與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產業融合與技術創新,進一步發揮數智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的創新引導作用。數據技術將成為數智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在云網端上形成各種各樣的數據。數據成為整個經濟活動當中的主要要素,經濟結構的變化將在以互聯網為中心,以云計算、大數據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中呈現。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突破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經濟數智化轉型的動力源泉,先進的信息生產力將推動消費市場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數智化階段演進。數智技術在消費市場的應用將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數智技術支持下的國潮IP本地市場效應與品牌優勢,以“雙融合”全面支撐“雙循環”。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國際商務系主任、京津冀服務貿易協同發展智庫專家)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冠肺炎疫情下貿易摩擦對跨境電商的經濟效應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BJL055)階段性成果】
責編/靳佳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