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

近年來,各地積極尋找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突破口,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綠美鄉村等熱潮,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鄉村“顏值”不斷提升。但我們也看到,有的鄉村“面子”好看了,“里子”卻不扎實,適應農民群眾特點的文化載體平臺少,一些根深蒂固的陳規陋習亟待糾正治理。要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僅要扮靚鄉村“顏值”、建好鄉村“硬件”,還要在提升“軟件”上花心思,推動鄉村實現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全面提升。

要摸清“需”,打通“不接地氣”的堵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的文化活動雖然不少,但真正走進農民群眾心里、得到農民群眾認可的卻不多。有的文藝下鄉活動局限于“老把式”,既沒有特色亮點,也缺乏和群眾的交流互動,活動現場只有表演者孤零零的“狂歡”;有的理論宣講活動照本宣科,講授者口若懸河聽眾卻一頭霧水;有的文化活動設計得過于“高大上”,群眾想參與卻參與不進來……可見,供需錯位的文化文藝服務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黨委、政府部門在組織策劃鄉村文化文藝活動的過程中,要提前做足功課,深入調研了解農村和農民群眾的真實精神文化需求,打通“不接地氣”的堵點。同時,還要充分調動鄉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政府想做的”與“農民想做的”相結合,讓農民群眾“說得上話”,實現“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的轉變。

要夯實“供”,建強精神文明的基點。意識形態陣地,主流思想不去占領,其他不良思想就會去占領,正氣不盈、邪氣必盛。農村公共文化陣地作為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好建強,才能夠打牢農村精神文明之花的根基,抵御低俗媚俗文化的侵蝕。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充分運用文化館、文化廣場、宣傳欄等基層文化陣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新形式加強文化氛圍營造,并發揮好農耕文化、鄉賢文化等傳統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的作用,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農村群眾接受先進、正向文化的影響和熏陶。要結合農村群眾的特點和需求,增加更多具有農耕農趣農味、充滿正能量、形式多樣接地氣的文化產品供給,讓農民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受益者、推動者。要有針對性地推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挖掘和培養具有“鄉土味”的文化文藝人才,建立人才數據庫對鄉土人才進行動態管理,通過政策支持和系統培訓推動人才成長與發展,為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文藝活動培養“領頭雁”。

要著眼“化”,推動移風易俗的難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不同地域形成了獨有的民風民俗。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有的民俗民風已顯得“不合時宜”,農村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正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絆腳石。要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劃清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的界限,找準推動移風易俗的具體抓手和“突破口”,旗幟鮮明地反對天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抵制封建迷信,引導農民群眾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要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方法,創新形式開展“文明積分”“道德超市”等文明實踐活動,并配套相應的激勵機制,讓村民有德更有“得”。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把“紅白理事會”等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建強用活,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通過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來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山州紀委州監委宣傳部  查為媛)

[責任編輯: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