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薪火》真實還原了歷史細節,拍出了當時革命先驅的困境、突圍和堅持!”由宋業明擔任總導演,侯京健、張博、王韋智、徐小颯領銜主演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大道薪火》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廣受好評。獨特的經濟視角、生活化的偉人以及充滿細節的革命歷史故事,讓《大道薪火》獲得1.461%的高收視,“《大道薪火》讓革命歷史鮮活起來,越看越有味。”“看《大道薪火》,有種看《覺醒年代》的感覺。”
《大道薪火》圍繞土地、金融、經濟、根據地建設、政權建設、法制建設、教育、醫療、文化宣傳等方面,展現了1931年到1935年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通過調查研究,深入思索,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歷程。
相較于以往重大革命歷史劇,《大道薪火》視角獨特,聚焦1931到1935年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以經濟建設的獨特角度切入革命戰爭過程,以治國理政試驗田為窗口探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不僅填補了中國電視劇金融行業發展史的空白,也填補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中經濟建設和金融建設方面的空白,首度展現了中華蘇維埃經濟建設。
該劇首先集中展現了蘇區的經濟建設,回答了“為什么要發展蘇區經濟”“如何發展經濟”這兩大問題,首次體現了軍事戰爭背后的經濟和民生。新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百廢待興,方方面面都需要錢。為了解決“家底薄”“錢袋子”的問題,蘇區成立了國家銀行,努力建立自己的紅色金融體系。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毛澤民臨危受命,挑起蘇區財經重擔,重建鎢礦公司,網羅財經人才,開設國家銀行和中華造幣廠,為紅軍前線作戰籌集軍費和物資,每一件事都關乎蘇維埃財政和紅軍命運,舉步維艱。劇中,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四處求才,親自為商界老板端茶倒水,向閩西商會借錢,動員蘇區干部群眾往國家銀行存錢的場景尤為真實動人,令人看到了蘇維埃經濟建設的不易。有觀眾表示:“‘大道薪火’這四個字背后,藏著共產黨人的艱難跋涉,每一步都來之不易。而這正是這部劇的精彩之處——它真實地還原了歷史細節,拍出了當時革命先驅的困境、突圍和堅持。”
除了經濟戰線的艱難發展,《大道薪火》還展現了軍事斗爭路線上的博弈。面對紅軍攻打大城市的中央指示,毛澤東在會上據理力爭,反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攻打贛州等大城市,主張發展經濟、積蓄力量。這場會議爭論你來我往,氣氛緊張,毛澤東的意見始終沒有被重視。會后,毛澤東和王稼祥圍坐在樹干上,抽著煙辯論“理論和經驗哪個更正確”更成為全劇最精彩的橋段之一。關于攻打贛州的爭論,表面上是軍事路線之爭,實際是理論和實踐之爭,孰對孰錯?劇中,主張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毛澤東說得好:“判斷輸贏的并不是你我,而是人民,是歷史。”后續贛州戰役失敗,紅軍遭受巨大損失也證明了這一點。毛澤東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文韜武略由此鮮明展現。
最令人稱道的是,《大道薪火》接地氣展現了生活化的偉人,呈現一個有獨特魅力、與人民無限貼近、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革命領袖毛澤東。劇中,毛澤東上房幫徐阿婆家開天窗,參加村里提燈晚會,與民同樂;親自下地耕作,下河抓魚為同志們送河魚豆腐湯;百忙之中仍關心徐阿婆的眼疾,找醫生治療,把自己的軍被送給阿婆蓋……觀眾紛紛點贊:“這樣的革命領袖非常接地氣,富有人情味。”
心系百姓,關心民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行動。該劇開篇就通過秀秀的遭遇,直面蘇區“童養媳”難題。新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要妥善解決童養媳的歷史問題,既要解放婦女,又要尊重歷史傳統,這就是考驗。對此,毛澤東特別囑托徐特立妥善解決困擾秀秀許久的童養媳身份問題,而婚姻立法也刻不容緩。這個救助舉動開創了蘇區新風氣,贏得了民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