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豐盈,五谷豐登,魚肥蟹美,瓜果飄香。秋收季節,科技助農繪就豐收新畫卷。中國電科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不斷提升農作物生產管理水平,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科技密碼”讓豐收成色更足
走進四川省敘永縣柑橘、獼猴桃、油茶、茶葉等種植基地,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在這里,電科新防務研發的數字生態監測與智慧農業服務平臺,“7*24”小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環境和過程,為科學種植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除了全覆蓋的數字生態監測與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我們還為1500畝特色產業種植基地配備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電科新防務技術專家表示,這種“軟硬結合”模式,能全天候監測有效、連續、完整的動態空間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農業專業大數據,對特色水果種植管理過程擬合模型測算,形成穩定性高、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數據模型和種植管理決策。
“不僅精準判斷什么時候該澆水施肥,一次用量為多少。還能手機遠程灌溉、施肥,預計獼猴桃、柑橘產量能增長20%-30%!”當地種植戶笑著說,這套系統應用以來,他們的種植成本降低30%以上,水肥利用效率提升50%以上。
豐收的喜悅笑容,也綻放在碭山梨農的臉頰。
在碭山酥梨“第一園”種植基地,黃澄澄的酥梨掛滿枝頭,果農正和工人們一起忙著采摘酥梨。這段時間,安徽省碭山縣3000萬斤優質酥梨啟動第一季統購統銷。
“我們建設的碭山梨產業互聯網平臺,為統購統銷活動提供‘極掌柜管理’、線上銷售等服務。”電科太極技術人員表示,在統購方面,提供供應商入庫、采購管理、商品管理、庫存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零售管理、統計分析等功能,保障酥梨從入庫到銷售全過程管控。在統銷方面,提供面向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銷售平臺,使他們便捷購買優質酥梨。
“收購結束后,碭山梨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對售前二次分揀數據進行統計。”技術專家表示,運用這些數據,將進一步優化酥梨生長模型,提升現代化果園優果率。
田間壟上的“科技范”
金秋九月,“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的收獲喜悅到來。依托現代化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化,今年豐收充滿“科技范”。
“建設高標準農田,就是守好糧食生產‘命根子’。”在新鄉市延津縣,電科新防務為河南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設計綜合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通過高標準農田一張圖、探測感知一張網、生產管理知識庫與災害風險預案庫等,實現高標準農田信息互聯互通、業務協同,達到高標準農田生產管理可感知、可回溯、可推演、可預測的效果。
秋收的田野上,各個區域收割農機來回奔忙,系統大屏上數字滾動,類型、數量、型號、位置等信息一覽無余。這樣的便利,得益于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研發的全域農機數字化監管系統。該系統可實現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各個環節的信息化監測。全域農機數字化監管系統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融合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和地理信息系統,針對不同農機及作業監測需求,通過在農機上安裝監測終端,匯集全部農機數據及作業數據,實現對農機統一有序監管,便于農機調度和作業分配,既提升耕種管收效率,又促進節本增效。
除了“機械助手”,還有“捕蟲神器”。在黃河三角洲,由北京理工大學謀劃建設,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深度參與研制的高分辨率多頻段全極化探蟲雷達,日夜守護糧食安全。這是我國首個應用于農業領域的探測雷達,它長著一雙“火眼金睛”和一個“智慧頭腦”,通過對探測跟蹤結果的數據處理,實現對個體有害昆蟲振翅頻率、體長、體重、雷達散射截面、頭部朝向的測量,為防范遷飛害蟲威脅糧食安全做好預警。
此外,電科太極研制的土壤墑情監測儀、無線環境監測儀等農業傳感器,也默默為穩產增產保駕護航。土壤墑情監測儀可快速采集土壤溫度、濕度、PH值、電導率、氮磷鉀元素等數據,廣泛應用于土壤科學、節水灌溉、水文研究、農牧業生產。多功能無線環境監測儀,能一站式采集風速、風向、二氧化碳、紫外線強度等20余種環境數據,幫助農戶快速、全面了解環境氣象信息,制定科學的種植養殖方案。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