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這是黨心所向、時代所趨、事業所需、民心所盼,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我們黨深化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對于書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在人類文明史上,馬克思主義運用唯物史觀認識文化,實現了文化理論的革命性變革。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忠實實踐者,不斷推動其實現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思深謀遠,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強調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命題。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的文化課題,為新時代為什么要繁榮發展文化、繁榮發展什么樣的文化、怎樣繁榮發展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突破性進展、引領性創新。
堅守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的重要保證。文化領導權和文化主體性的問題,實質上是文化由誰來領導、由誰來發展、服務于誰的問題。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強調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強調“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強調守護好中華文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九個堅持”,擺在首位的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對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首先強調的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七個著力”,第一個就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決定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成敗的關鍵性問題,為我們堅持正確方向、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定海神針”。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行動指南。新時代新征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大勢,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明確了“七個著力”的任務要求;明確了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的目標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明確了路線圖、任務書。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遵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文化在其中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鑒往知來,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的內在聯系,闡明了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優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重要遵循。
從新時代文化建設中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強大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前進速度和更加壯麗的未來。
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重拳整治網絡生態亂象,壓緊壓實屬地管理和主管主辦責任。意識形態領域從被動到主動,主基調自信自強、大環境清新清朗、總態勢向上向好。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歷史擔當,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歷史性工程、戰略性工程來抓。無論是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持續推進,還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實施;無論是《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等文化殿堂相繼落成,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推動下,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全面推進文化建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國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結合”,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以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構筑起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高峰。
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必須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
在學習宣傳上體現行動。在全面、系統、深入學習上下功夫,完整、準確、全面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科學體系和實踐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導全社會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深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將習近平文化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第二批主題教育重點安排,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組織開展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大學習大研討等活動,推動走深走實、入腦入心。在通俗化大眾化上勇創新。組織媒體開辟專題專欄,推出一批接地氣的新聞力作和融媒體產品,用好各級文化文藝陣地,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惠民演出、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傳遍三湘大地、溫潤千家萬戶。
在研究闡釋上貢獻智慧。體系化學理化是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也是研究闡釋的重要任務和基本路徑。強化學理支撐,統籌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發揮社科基金、馬工程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研究和攻關,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依據、現實基礎、發展脈絡,深刻揭示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為推動這一重要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貢獻智慧力量。堅持實踐導向,以研究解決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基點,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生動實踐總結研究,用這一重要思想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在“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中彰顯更大作為。
在貫徹落實上探索路徑。理論作用發揮的效度取決于理論見諸實踐的深度。切實把習近平文化思想內化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思想武器,貫徹落實到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轉化為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堅決落實首要政治任務,提升文化鑄魂力。著力健全“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湘江大講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等各有側重又相互貫通的學習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引領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深化“我的韶山行”研學活動,推進全域全員全程全面文明創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升文化傳播力。統籌內宣外宣、網上網下,開展豐富多彩的形勢宣傳、政策宣傳、主題宣傳、典型宣傳,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完善工作機制精準引導輿論,當好改革發展的“推進器”、輿論引導的“定音鼓”。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加強歷史街區、古老建筑和古村落保護,深化新時代湖湘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和轉型升級,深化“一企一方案”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建強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引導管理,提升文化保障力。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堅決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向上向好態勢。
(作者系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