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新型舉國體制作為國家治理在科技領域的新變革,是新時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領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新型舉國體制是在我國傳統舉國體制實踐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面對新的戰略目標、新的國際形勢、新的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對新的時空條件做出的創新性發展,是對傳統舉國體制的繼承與延續。與傳統舉國體制相比,新型舉國體制更加強調面向市場需求,發揮市場經濟效率優先和資源整合的作用。央企作為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部署的骨干力量和國家隊,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央企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特殊地位和優勢
央企大多集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骨干和中堅力量,這決定了央企在新型舉國體制中具有其他主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地位與優勢,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央企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與要素,具有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良好條件。在規模上,根據《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2021年底,央企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41名,約占全國院士總數的1/7。擁有國內研發機構532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9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7個。在質的方面,央企近年來也有明顯改善,2021年央企研發經費投入9045.9億元,同比增長16.1%。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34%提升到2021年的2.5%,中央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遠超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3%的投入強度。央企具有經營規模大、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等優勢,在新型舉國體制中可發揮重要組織和引領作用。
新型舉國體制下的研發成果轉化涉及中間產品轉化、成果檢驗與迭代創新和國外企業或技術標準進行動態博弈等一系列復雜的市場行為。央企具有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安全能力,能夠站在民族復興和國家產業安全的高度,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本質要求,拓展安全邊界,統籌多方資源力量,實現全國資源互通共享,在此基礎上相互支撐、有效轉化,產生“1加1大于2”的整體優勢,煥發出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提高國家整體核心競爭力。
新型舉國體制更加關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更多地在基礎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和攻關方面發揮作用。因此,央企可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若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未來產業領域,培育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競爭力強的新型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行穩致遠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重要的支撐。
推動央企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實施路徑
構建“選賦配管”一體化頂層設計。“選”,即堅持“四個面向”,選擇真正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賦”,即央企為所選擇關鍵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主體充分賦能、賦權;“配”,即針對攻關主體,央企應予以多樣化的資源配置手段;“管”,即建立效率優先的原則,優化組織管理結構,制定方案糾錯機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治理效能。
選準關鍵環節和關鍵領域。央企在實施重大科技攻關時,就要“看清趨勢、看清方向、看清道路”,首先針對突出問題,整體把握內外形勢和技術趨勢,選擇最重要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搶占科技制高點,找準原因、集中突破。同時,圍繞攻關任務注重持續性和系統化布局,積極打造央企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重大基礎與前沿技術,著力實現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銜接與融合。
推進“去門檻、強管控、嚴退出”的協同機制。“去門檻”,就是實現跨行業優優協同、強強攜手、優勢互補,讓全社會的優質力量參與到科技創新中來,形成科技創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強管控”就是央企對于新型舉國體制研究攻關項目實行全過程、全周期的嚴格管理,開展常態檢查,避免“科技爛尾”的局面,建立“公平競爭、有效合作”的科研秩序;“嚴退出”就是推行動態化退出機制,按照“優進劣退”的原則,實行嚴格的負面清單制度,實現優者隨時可進、劣者立即退出,切實把整體實力強、科技水平高、質量管理好、信用等級高的主體吸納到研究攻關任務中。
打造寬松包容的鼓勵性環境。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對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以跟隨、模仿為核心的研發與以引領、創新為核心的研發存在巨大差別。前者強調秩序、學習、對標,甚至是“削足適履”“先固化、后優化”,后者強調靈活、突破、創造,強調“敢為天下先”。這就需要央企在創新文化和環境上下功夫。要弘揚科學精神,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弘揚尊重和信任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文化,重視科研試錯探索價值,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形成正確對待研制與應用中失敗的科研理念。
(作者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上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