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對于以理工科見長的“雙一流”高校,面對高質量發展對人才質量、結構與競爭力提出的更高要求,需進一步轉變育人理念,緊緊圍繞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工程能力和國際視野,注重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努力打造未來的杰出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
培養學生更加扎實的科學基礎。強化數理化基礎、夯實學識根基是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實踐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學生培養方案中高標準開設高等代數、數學分析、基礎物理學、基礎生命科學等基礎課程,通過打牢學生數理化基礎,塑造學生面向未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為后續開展科學探索奠定堅實基礎。
培養學生更加卓越的可遷移能力。組織協調、表達溝通等可遷移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其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展通識教育和各類實踐活動,是涵養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可遷移能力的有效途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注重開設通識課程,設立美育中心,豐富學生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與溝通能力。同時,開展大類招生培養、書院制育人,構建以團隊為中心的特色育人模式,鼓勵學生在校內自主組建科研團隊,分工協作完成設計、加工、裝配、實驗等環節,有效鍛煉組織協調能力。
培養學生更富激情的創新實踐力。打造創新平臺、鼓勵科研實踐是培養塑造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探索了遞進式項目制育人體系,開設新生探索、進階探究、高階挑戰、科學研究等項目,逐步引導學生明確研究興趣、建構知識體系、選定技術方向、進行持續攻關。開設科研課堂,讓學生在科技創新中鍛煉實踐能力。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卓越工程師培養方式,打造校企雙主導科教融匯育人共同體,讓學生在真環境中研究真問題、鍛造真能力。
培養學生更加開放的全球勝任力。深化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合作、搭建高水平大學交流學習平臺是提升學生國際化能力的務實舉措。學校構建了聯合培養、交換交流等學生海外學習項目矩陣,多渠道推動學生走出去,增強跨文化理解與交流能力、合作與競爭能力。
新征程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以培養未來的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為己任,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夯實科學基礎、涵養人文情懷、打牢工程能力、拓寬國際視野,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