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我們要牢牢把握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并自覺貫徹落實到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全過程,使之更好地轉化為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鞏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成果。堅持高舉思想旗幟,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突出核心價值引領,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誠信建設和探索志愿服務制度化,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縣級行政區全面覆蓋、縣鄉村三級陣地基本建成的整體格局,有效發揮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作用。
厚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耦合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文明傳播力度,注重講好中華文明故事,讓人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無聲的熏陶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產生情感共鳴、思想共鳴。注重研究闡釋好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深厚的文化滋養。
激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驅動力。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不竭源泉。堅持人民至上,踐行根本宗旨,以鮮明的人民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宣傳動員,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來。善于從基層實踐和人民群眾中挖掘工作經驗,激發主人翁精神,使精神文明建設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活力。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直面新問題、拿出新措施,在創新上下功夫,探索實踐出一套適應現代社會特別是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協調的發展機制,確保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結合,既守道路之正、傳承之正、為民之正、法治之正,又創內容之新、方法之新、機制之新、技術之新,把創新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基層的具體情況、群眾的思想實際緊密結合,創新制度設計,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工作實效,探索推動工作的新招、實招。
(作者系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