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突出把好政治關、廉潔關。” 破解干部政治素質考察這個難題,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善用系統的觀點考察識別政治素質。必樹立全局觀點,將政治標準貫穿干部考核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在干部考核原則、考核內容、評判標準等方面將政治標準貫穿始終。將考核重點向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情況聚焦,著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推動領導干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將政治素質考察與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相結合,提升“融入度”,結合領導干部日常管理將政治素質考察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真正做到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地接觸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了解干部。
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善用發展的觀點考察識別政治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加以強調。要求我們在考察識別干部政治素質時,不僅要看干部的一時一事,還要看干部的長期工作表現。堅持把功夫下在平時,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處理復雜問題、應對重大考驗中的表現,干部政治上過不過得硬,就要看關鍵時刻靠不靠得住,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識才。善用發展眼光識干部,堅持全面、歷史、辯證看干部,注重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需待七年期。”要在紛繁復雜的斗爭面前識別干部的政治忠誠,在逆境和困難的風浪考驗中識別干部政治定力,在關鍵時刻重大關頭識別干部政治擔當,在急難險重的任務挑戰面前識別干部政治能力,在重大利益挑戰面前識別干部的政治自律。
把握好宏觀和微觀的關系,善用聯系的觀點考察識別政治素質。在考察識別干部政治素質時,既要從大處著眼,統攬大局,又要從小處著手,見微知著。要聚焦政治立場、政治態度、政治覺悟和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等重點,把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尊崇黨章、發揚革命精神、堅持“三嚴三實”、緊抓快辦、樹立良好家風等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品德、作風、廉潔的重要內容,抓住了這些具體的政治標準,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才能做深做實。政治素質雖隱蔽性強,卻作用于具體工作中、反映在言行舉止上,干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看似是不起眼的“小節”,都反映著一個人最基本的政治素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通過“冰山一角”,逐步看清水面下“冰山”全貌。
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善用辯證的觀點考察識別政治素質。政治問題有的是靈魂深處的東西,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要求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牢牢牽住當前考察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這個“牛鼻子”,分清主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健全可操作、能堅持的將政治素質考察融入日常機制措施,靈活運用“以看識人、以聽識人、以聊識人、以物識人”方法,及時全面掌握干部的干部政治表現的“活思想”、“活情況”,推動政治素質日常了解規范化。強化數智賦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健全智慧化信息采集機制,全方位收集干部工作實績和日常信息,為全面了解干部、準確識別干部、科學評價干部提供支撐。堅持以事察人、知事識人,深入了解干部的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抓住重要行為特征和關聯信息進行交換、比較、反復,通過閱讀事、閱讀數據、閱讀過程,對干部政治素質作出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價,避免政治素質考察評價簡單化、表面化、程序化,政治評語千篇一律。
把握好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善用全面的觀點考察識別政治素質。毛澤東同志把特殊和一般的辯證法運用于實踐中,提出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領導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抓好一般化共性化指標設置,又要落實精準化差異化的要求。著眼具體可考盡量具象化,精準設置評價指標,對標上級決策部署,對照政治素質考察“五個維度”,建立政治表現清單,從正反兩個方向具象化,區分優良中差,著力推動政治素質考察可對照、可感知、可評價;政治素質考察也要講究因地制宜,要立足首都定位突出特色化,緊貼客觀工作實際,在評價標準中增加具有首都特色的評價元素,將寬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微觀行為。體現職業特點突出專業化,針對習近平總書記對不同職業提出的具體要求,結合職業政治屬性,在考核指標設置中予以細化體現。著眼分級分類突出精細化,根據不同層級、不同崗位領導干部特點,分級分類制定考察內容和評價指標,設立“共性要求+個性指標”,體現群體共性特點和干部個性特征,最大程度解決評價標準趨同化問題,防止“左右一個樣”、“上下一般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