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方多地出現斷崖式降溫和雨雪天氣,2023-2024供暖工作已全力展開。室溫是否達標、供熱同時是否節能降碳,仍然是今冬供暖季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中核集團同方能源在智慧供熱、超長距離供熱、余熱利用、清潔能源等領域,大力推動低碳零碳能源科技創新,持續保障中國北方地區實現集中供熱的智慧化、低碳化轉型,全天候守護民生“溫度”,助力城市實現節能減碳。
精準運營服務,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傳統的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城市供熱也面臨系統性的重構。同方能源依托中核集團、清華大學的科技資源優勢,發揮自身在建筑節能和城市供熱領域30年的深厚行業積累和技術優勢,持續為城市供熱低碳轉型提供同方方案。
在新疆石河子,10月13日,居民家中就已經熱起來了。新落戶的61臺同方大溫差換熱機組已全力啟動工作。今年,同方能源針對石河子市特有的復雜工況,量身訂制了整體解決方案,保障石河子地區實現穩定供熱,同時推動低碳和數字化轉型。該項目供熱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覆蓋12萬熱用戶。
通過此次改造,天富南熱電廠實現擴供452萬平方米,可滿足近遠期新增熱負荷的需求,單個采暖季可實現乏汽余熱供熱量430萬吉焦,新增供電量1.18億千瓦時,年供電煤耗降低8.4克/千瓦時,同時可降低年標煤耗量3.6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5萬噸,為石河子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陜西延安,今冬,同方能源進一步實現市區集中供熱系統的智慧化轉型升級,對既有138座供熱運行換熱站自控系統進行改造,部署全網平衡控制軟件,并實施監控中心建設和二網平衡改造。經過此次改造,延安市老城區超過664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的供熱系統實現了智慧化平衡調控,提升供熱質量,保障居民溫暖過冬,同時進一步降低熱耗和電耗,預計供熱節熱率為7%,每年節約標煤約7243.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978噸。
在寧夏銀川,同方能源持續服務華電集團銀川市大溫差換熱供熱項目,進一步提升供暖質量,累計為銀川市、永寧縣、賀蘭縣保障了3000多萬平方米的清潔供熱。每個供熱季節省標煤10.6萬噸、二氧化碳27.76萬噸。今年,同方能源搭建智慧供熱管控一體化平臺,服務于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興慶區22萬熱用戶,覆蓋供熱面積3500余萬平方米,實現銀川集中供熱智慧控制,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科技推動城市供熱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同方能源攜手清華大學等機構,在解決城市供熱供給需求錯配問題上持續發力,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大規模開發余熱資源用于城市供熱奠定了重要基礎。
供需錯配主要包括時間、空間、品質和結構上的錯配。同方能源充分利用供熱管網、末端用戶的熱慣性,配合在儲熱、儲電技術方面的積極布局,結合智慧能源管理等手段,實現了能源消費側的柔性化,靈活匹配余熱資源的變化,解決時間錯配難題。通過系列技術的創新發展實現了超長距離供熱,將城市供熱的經濟半徑從20千米推進到100千米以上,解決了余熱資源遠離城市造成的空間錯配難題。通過自主開發的各類熱泵產品對低品位熱源提升溫度,進行經濟開發。全工況吸收式大溫差機組可將一次網回水溫度降至20℃以下,提升管網供熱能力一倍以上,大幅降低系統運行能耗,提升余熱回收能力,解決品質錯配難題。
此外,城市熱網還為非流程工業提供蒸汽熱源。同方能源開發的高溫蒸汽型熱泵將熱網的熱水轉化為不同參數的蒸汽,作為不同的工業用戶用汽,經濟的解決蒸汽需求參數不同的結構錯配難題。
太原(太古)大溫差長輸供熱項目應用100余臺(套)全工況大溫差換熱機組,打造低碳余熱供熱為主的供熱模式,累計新增2000余萬平方米供暖面積,緩解了太原市供熱需求矛盾,并通過熱網平衡調控技術,提高供熱質量,為更多百姓送去溫暖,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熱清潔轉型打造了樣板。
此外,為實現智慧化供熱,滿足節能減排和民生需求,“啟慧AI+”同方智慧供熱軟件平臺,讓AI在城市供熱等生產性重大場景應用方面取得切實成效。太原市近2.1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通過平臺自動進行熱源優化調度和全網用戶優化控制,讓“城市大腦”實現按需供熱、精準供熱、智慧供熱,助力熱網的精細調節和熱力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目前,同方能源在智慧供熱、超長距離供熱、余熱利用、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等領域,大力發展低碳零碳能源科技創新,已服務山東、內蒙古、新疆、山西、陜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區的一百余個城市的20億平方米供熱面積,助力行業年節約標煤1000多萬噸,扎實推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緊抓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同方能源將積極與核、風、光、水等清潔電力產業鏈充分協同,在核能供熱、核能綜合利用、新能源+、零碳園區等方向拓展新賽道,促進能源產業鏈的延伸協同,以數智化和能源技術的融合創新,推動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