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一段時期,為了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相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出臺了不少政策。但從各項經濟指標看,民營企業的活力和表現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獲得感還有待加強,這表明政策預期目標和實際效果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而導致這一差距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政策導向上,政策傳遞的信號還需更加堅定和具體。雖然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但部分地方所制定的政策卻并沒有完全體現和徹底落實這一導向,對企業發展缺少必要支持,讓民營企業始終“放不下心”。這不僅會挫傷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還會讓民營企業形成對政策信號免疫的不良反應。
在政策靶向上,政策把脈還需更加精準和深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困擾民營企業的難題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有時候,宏觀政策的連續性是影響民營企業活力的主要因素;有時候,微觀政策如企業融資政策的有效性則對企業發展沖擊更大。面對這種局面,倘若決策部門不能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地動態調整和精準制定政策,政策落差的現象就不能得到根本改變。沒有針對民營企業現實經營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所出臺的政策往往“統而籠之”“大而化之”,讓民營企業始終“解不了渴”。
在政策取向上,政策資源和力度還需更加集中和加強。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很多問題已不是短期難題,而是長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難題,讓民營企業長期“借不上力”。如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顯然已不是調整金融機構的業務結構比例問題,而是如何提高金融體制與民營企業契合度的系統問題。在這種背景下,破解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就需要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可見,導致民營企業活力不足的成因并非政策數量不夠多,而是執行不到位的問題,未來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應該更加強調政策的落地、落實、落細。在政策落地上,要高度重視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圍繞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這個戰略目標,各部門和地方應立足戰術層面,結合本領域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和具體指向,加快優化調整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全方位、全領域、全生命周期推動政策落地。在政策落實上,要準確認識總目標和子目標的關系。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總的戰略目標,想要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逐一破解各個領域制約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題。為此,需進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精準性,既要分清不同類型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又要準確分析不同問題的真實成因和主要難點,更要提出符合現實情況、針對企業痛點、回應企業訴求的政策建議。在政策落細上,要清醒認識攻堅戰和殲滅戰的關系。化解任何一個影響民營企業信心的難題,都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想要順利完成攻堅目標,既需要持之以恒、慎終如始的態度,也需要久久為功、步步為營的實踐,更需要針對制約民營企業活力提升的頑瘴痼疾,加快制定傾斜性的政策體系并集中各類政策資源,提高政策的實施力度和強度。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恢復面臨不少困難挑戰,民營企業難免會有遲疑、猶豫、徘徊的情緒和心態。相關決策部門更應下定決心、拿出魄力,持續有效地提高民營企業的政策獲得感,充分釋放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