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特別指出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同時強調綠色環保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之一。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綠色金融”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并希望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作為工業原料和材料被廣泛使用,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持續攀升,進而造成全球氣候異常,颶風、洪澇等異常自然災害發生頻次產生明顯變化,全球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威脅。為應對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很多國家先后構建自己的綠色金融體系,培育綠色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綠色金融主要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特征是注重長遠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其重要表現之一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規模的持續膨脹,人類的資源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也迅速增加,全球范圍內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氣候風險及其他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引起世界各國共同關注。面對這些挑戰,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乃至商業部門都在呼吁可持續發展,并且通過各類宣言和協定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便是以金融市場為載體,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調節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領域,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綠色金融主要通過市場手段將資源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傾斜,可以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主動尋求綠色轉型,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可以和財政支持手段協調配合共同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可以起到與政府財政投入互補的作用。要想推動可持續發展,僅僅靠政府財政投入是不夠的。綠色金融能夠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向綠色低碳產業和采取綠色生產方式的企業,使得采取綠色生產方式的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同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投資效率,形成綠色發展的正循環,降低可持續發展對政府財政投入的依賴。

綠色金融有利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發展并不是要求立刻完全停止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的生產,而主要在于促進企業特別是重污染企業內部的綠色技術革新。綠色金融能夠引導資金流向綠色轉型更為成功的企業,這會給行業內的其他企業帶來示范效應,激勵企業去不斷創新綠色技術,尋求在綠色轉型方面獲得優勢,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另外,綠色金融能夠幫助在綠色技術創新領域獲得進展的企業通過技術轉移等方式獲得更多回報。綠色金融市場通過綠色金融產品的交易使得新的綠色技術在市場上的價值能夠有效發現并流轉,從而進一步激勵獲益企業從事創新性活動。

綠色金融有助于促進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在全球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加劇的背景下,防范環境和氣候風險等非傳統金融風險成為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市場主體共同關注的一項重點議題。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綠色金融在防范這些風險帶來的負面沖擊方面已經展示了廣闊的前景。例如我國一些金融機構正在致力于衡量企業的環境友好程度、低碳發展潛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水平,嘗試形成對企業環境氣候表現的綜合性評價。這類評價結果一方面供相關用戶參考,另一方面也賦能授信管理全流程各環節,從而使得金融市場業務與企業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水平建立聯系,從而促使企業提升其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能力。

我國綠色金融的主要發展態勢及其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早在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就頒布了《關于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將金融機構的信貸工作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希望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來推動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相關工作。隨后,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接連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并且得到金融機構的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將“綠色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范疇,綠色金融進入了更為快速的發展階段。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包括綠色發展在內的新發展理念,闡明了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全球較早的政府主導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為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2017年6月開始,我國在浙江等六省(區)九地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和綠色債券余額快速增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也接連推出。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了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3060”雙碳目標,這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特別是金融監管部門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中央和地方兩級激勵約束機制建設、環境信息披露法規監督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同時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不斷推陳出新,采用新的方法和措施推動綠色金融發揮更多作用。例如在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按照較低利率給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然后由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領域提供優惠貸款,人民銀行要求這些金融機構承諾對外披露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減排領域、項目數量、貸款余額、加權平均利率和相應項目所產生的碳減排數據等相關信息,推動碳核算、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取得新進展,發揮了政策示范效應,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更充分地認識到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同時,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涌現,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和綠色債券市場余額均位于世界前列,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總體上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除此之外,我國與G20等國際組織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方面也獲得了長足進展,例如我國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席主席,牽頭制定了《G20轉型金融框架》并獲得了通過。

盡管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態勢良好,但我國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方面還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第一,綠色金融標準尚需完善,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綠色金融認定標準還存在部門之間不一致、具體執行規則不清晰等問題,也并沒有實現全國統一,和國際接軌方面還有所欠缺。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規則需要進一步明晰,需要進一步開發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機構碳核算方法,研究推出統一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提高綠色金融市場的效率。

第二,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依然需要加強,需要進一步提高參與各方的積極性。綠色金融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目前我國社會資本對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投資依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對承擔風險所能夠獲得的回報存在一定的疑慮。需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完善綠色金融市場價格發現功能,使得綠色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匹配。

第三,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需要繼續推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規模已經在全世界領先,但是在如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在降低綠色投資的成本、優化對大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綠色轉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創新性舉措。

第四,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均需要提高防范氣候環境相關非金融風險的能力,同時需要深度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與治理。需要進一步擴展氣候風險敏感性壓力測試覆蓋行業范圍,更加全面分析氣候風險敞口。同時,采取多樣化的金融手段和措施來管理氣候環境相關非金融風險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對風險的識別、預防、定價、管理等諸方面還缺乏足夠豐富的產品和明晰的金融服務標準。氣候環境相關風險國際合作潛力大,但是國際標準的統一任重道遠,我國也需要進一步攜手其他各國共同提高國際綠色金融合作的水平。

促進綠色金融發展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綠色金融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關鍵。就我國而言,重要的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要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綠色金融市場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政府的最主要職責是做好制度建設。綠色金融市場的制度建設對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制度建設包括市場透明度、綠色標準、財稅政策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需要建立激勵相容的規則體系來保證市場的運行效率。政府要充分考慮市場參與各方的利益驅動機制,理解其利益訴求,然后利用市場機制來充分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這里要處理的有幾個問題:一是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之間的關系問題。既要讓社會資本獲得合理回報以鼓勵其參與綠色投資,又要通過綠色金融市場與財政資金配合引領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的問題。可以通過財政稅收優惠和金融機構的綠色業績考核等手段,提升綠色金融市場參與各方的積極性。三是綠色金融標準的完善以及執行效率的提高。特別要防止少數企業通過“漂綠”“洗綠”等手段尋租,破壞市場規則。綠色金融市場的監管制度是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監管手段和措施的創新來做好對綠色企業發展和綠色項目實施的針對性服務,降低綠色投資的成本。

金融機構的重點是提高服務綠色發展的能力。金融機構要不斷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針對企業在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等方面的多樣化的需求,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能力。這方面的核心工作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要通過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能力降低綠色投資的成本。二是金融機構要致力于提高綠色金融市場的定價能力,幫助甄別真正有效率的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通過提高綠色信貸市場和綠色債券市場等的價格發現功能,讓有能力、高效率的綠色企業和項目脫穎而出。三是金融機構要通過提高研發能力和積極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企業環境氣候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

實體企業自身要積極利用綠色金融市場,充分利用國家綠色發展相關政策以及綠色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為自身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做好準備。企業一方面要對所在行業發展前景有分析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要對全球和所在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明確判斷。根據這些判斷,實體企業可以通過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和綠色金融市場,積極做好行業前景和綠色發展兩方面的分析,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投資主體對綠色投資的偏好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場投資主體除了政府外主要包括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受投資或者就職于該主體的個人的偏好所影響,所以在全社會宣傳和倡導綠色發展的理念具有積極意義。政府應鼓勵市場投資主體積極投資于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這類行為有可能引導更多企業和個人轉向更為“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使得經濟社會的發展更具可持續性。

(作者:吳衛星,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