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必須穩經營主體。民營經濟吸納了我國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陣地。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不斷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采取多種措施增強民營經濟吸納就業的能力,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然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拉動就業和提升就業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從2012年至2022年,民營企業數量占比從79.4%增長到93.3%,民營經濟的稅收貢獻率躍升到60%左右。民營經濟還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產生了七成以上的科技成果。李長安說:“新增就業的90%在民營企業。隨著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和勞動法律法規的完善,民營經濟勞動者的就業質量也逐步提升。”
“近一段時期,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增多,吸納就業的能力受到一定抑制。”李長安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穩定和持續性的公平競爭環境,在穩經營主體的同時達到穩就業的目的。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等方面,提出31條具體舉措。國家發改委會同工信部、財政部等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在聚焦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5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11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金融措施。此外,各地區各部門也紛紛出臺了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的具體舉措。“在這些政策‘組合拳’的助力下,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各種負擔持續降低,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緩解,活力進一步提升。”李長安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1%,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不久前國家統計局面向5.9萬戶小微企業開展的調查顯示,企業生產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改善,景氣指數環比提升1.5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的穩定發展為緩解就業問題提供了契機。今年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是5.3%,比上年同期低0.3個百分點。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和民營經濟活躍度的提高,也為青年就業情況的改善奠定了基礎。
李長安建議,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本原則,堅決防止政策的反復和觀念上的偏見,將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納入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以努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為抓手,加大宏觀政策的支持力度,切實落實減稅降費等各項措施,盡快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深入挖掘民營經濟在吸納就業方面的潛力,將穩崗補貼、培訓補貼等支持性政策切實落實到位,不斷鞏固民營經濟在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中的關鍵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