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地方要聞 > 正文

“搬”出幸福石樓“新”圖景

一直以來,石樓縣把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鞏固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突出黨建引領、建強黨群陣地、強化為民服務、促進群眾增收,全方位提升易地搬遷安置區治理成效,讓搬遷群眾更好地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生活。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十四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指引》對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工作做法進行推廣。

“頭雁”引領

突出社區黨群活動陣地建設。按照去“行政化、辦公化、機關化”的原則,在集中安置點打造具有黨建聯建、綜合治理、群眾自治等多種功能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安置社區成立社區黨委,提級配備社區黨委負責人,選派5名副科級干部擔任書記,進一步增強社區黨委對各項工作的領導。突出“黨支部+網格”建設。堅持組織覆蓋,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在安置社區成立60個黨支部、214個黨小組,在每棟居民樓設立一個黨員中心戶,實現了社區黨組織“網格結合、無縫覆蓋”,用黨建的“繡花針”穿起了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千條線”。

夯實“地基”

夯實基礎設施,實現與城區同質同標。將集中安置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一體推進,實現集中供暖全覆蓋、供水供電供氣全天候保障、雨污分流全面配套,關鍵設施全面實現與城區同質同標,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夯實基礎服務,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聚焦教育、醫療兩大民生關注重點,配套小學及幼兒園,實現搬遷學生就近就學;配套衛生院,配備了醫務人員,全面保障群眾看病就醫。構建“一體化”群眾服務體系,集成物業、網格、土地托管、警務等服務,開通24小時便民服務熱線,不斷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錨定“奮斗果”

錨定“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目標,堅持以產業保障增收。通過全鏈條托管服務土地1萬余畝,帶動搬遷群眾戶均節本增效1600元以上。同時在安置區成立幫扶車間,孵化投運“愛豆”數字就業基地,全縣24個幫扶車間共吸納勞動力800多人,實現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堅持以就業促進增收。通過建立培訓基地,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可持續”的就業幫扶體系,為搬遷群眾在縣域內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福海廚工”等勞務品牌向青島及周邊地區輸送勞動力3000多人。

服務“主人翁”

維護好經濟權益。全面落實“五個不變”,保證2900戶搬遷戶的退耕還林等各類農業補貼不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不變、原承包地不變、轉移收入渠道不變、享受脫貧延續性政策不變,筑牢遷出后經濟收入基礎。維護好民主權利。建立安置社區黨代表聯絡室、人大代表聯絡站、政協委員聯絡站,每月定期安排遷出鄉鎮輪流接待,廣泛聽取搬遷群眾意見和建議,居委會通過開展“四議兩公開”,讓搬遷群眾潛移默化融入社區日常生活和管理,維護搬遷群眾的民主權利。

瑣事“舒心辦”

破解辦事“兩頭跑”難題。優化掌上政務辦理平臺,設置“村民證明事項”辦理模塊,搬遷群眾可自助辦理的證明事項超過15個。建立遷入地和遷出地對接聯系機制,明確遷入地接收變更申請、遷出地執行遷移審核的責任分工及辦理流程,2023年已解決相關事項近2200個。破解管理難題。堅持智慧賦能,實現社區智能化管理。優化社區網格管理平臺,推行“社區輸入+網上推送+部門響應”工作模式,及時回應解決群眾訴求。修訂社區公約,設立“道德銀行”“愛心超市”,推動移風易俗,引導489戶搬遷戶“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

“安居”變“優居”,“新環境”變“好生活”。下一步,石樓縣將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多措并舉謀發展,讓搬遷群眾在新家園安得下來、融得進去,收獲“穩穩的幸福”。(譚軒文)

[責任編輯: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