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建立在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良性互動關系的重要杠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促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協同共享,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深圳銀稅系統依托“銀稅互動”,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實實在在為企業提供源頭活水,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誠實信用的良好氛圍。
在深圳,有個“銀稅互動”平臺備受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關注。企業在這個“蓄水池”里蓄積信用,也通過這個平臺獲取更多金融活水。近年來,由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搭建的這一平臺將40家銀行納入其中。
自2018年以來,截至今年11月底,平臺累計向銀行推送數據共計154.53萬戶次,累計發放貸款112.88萬筆,發放貸款金額2828.5億元,業務規模居全國領先水平。合作銀行共有90多個信貸產品可供納稅人選擇,通過“銀稅互動”發放的信用貸款不良率在0.6%以下,遠低于其他信貸產品,大大拓寬了中小微企業貸款渠道。
在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的同時,“銀稅互動”也成為推動培育鞏固稅源、服務市場主體、推進依法治稅,服務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創新機制為有效融資解困
“銀稅互動”是指稅務部門與金融機構協商,共享區域內企業納稅信用信息,其本質在于讓誠實守信的企業憑借良好的納稅數據換取銀行授信資金,助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銀稅互動’是政策引導金融創新服務,以銀行、稅務、企業三方數據互聯互通、助銀惠企的具體體現,在國家相關部門積極促落地的同時,各地因地制宜謀求做實做細。”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曉林表示,中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最廣泛、最貼近民生的群體,也是抗風險能力最弱的群體。為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國家接連不斷釋放政策紅利,降成本、增活力,助力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
2015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銀稅互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活動的通知》。此后,在2017年、2019年、2022年相繼印發通知,強調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搭建“互聯網+大數據+金融+稅務”平臺,深化“銀稅互動”機制建設,以堅實的信用基礎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2014年,深圳市稅務局率先試點“銀稅互動”工作。2015年以來,圍繞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助力普惠金融惠及千家萬戶的目標,深圳建設了自有“銀稅互動”服務平臺。
“因涉及錢袋子,在推進‘銀稅互動’模式中,如何確保稅務數據授權、交互、使用等各環節安全可靠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深圳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趙保華介紹,為此,深圳“銀稅互動”平臺采用“授權+驗證”雙重安全模式,采用實名認證和雙重授權環節,以保障授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平臺還設置異常訪問熔斷機制,對銀行接入行為進行全方位安全監控,從而有效保護涉稅信息安全。在數據安全管理方面,稅務層面構建起安全高效的數據保護機制,并聯合深圳市銀保監局加強對銀行的數據安全管理,禁止銀行將涉稅信息用于“銀稅互動”信貸管理以外的其他用途。
打通堵點實現風險可控
“通過數據交換機制和‘點對點’數據共享通道,職能部門主動為企業發展把脈開方、破冰解困,為企業融資破除障礙,注入活水。”趙保華說,其優勢在于,一方面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且信用貸款免抵押、免擔保,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銀稅互動”靈活方便,可以線上實現數據直聯,企業通過線上即可申請及辦貸。
“小微企業風控領域的痛點主要在于信息可獲得性較低。與成熟的、規模較大的企業相比,小微企業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乏嚴謹的財務制度、財務信息不夠標準透明、公開披露的信息有限等情況。”微眾銀行小微企業金融部副總經理楊愷坦言,相關的經營數據獲取維度也極為有限,這為銀行全面評估小微企業經營情況、發展前景以及資金使用效益帶來較大阻礙。
“不僅如此,作為經濟體系的毛細血管,小微企業信息收集成本高。在傳統風控模式下,銀行主要依賴人工進行現場信息采集、貸前盡職調查和貸后監控。傳統風控模式難以滿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效率目標。”楊愷說。郵儲銀行深圳分行產品經理陳科星表示:“小微企業還缺乏第二還款來源作為風險緩沖墊,導致信用類貸款風險更高。從歷史經驗看,信用類貸款成為不良后成功催收的概率很低。”
針對風險點和難點,“銀稅互動”平臺為經營主體“精準畫像”,經納稅人自愿授權后,銀行可以獲得企業涉稅真實信息。在貸款存續期間,稅務部門仍會持續更新信息,幫助銀行動態掌握企業情況。
“基于‘銀稅互動’平臺,小微企業融資堵點進一步打通,放貸風險變得更加可防可控。”楊愷說,基于“銀稅互動”數據,銀行可根據各自的大數據分析指標建立風險策略及風險量化模型,形成企業在資產負債、生產經營、歷史信用等方面的多維度畫像,全面評估企業狀況,進一步降低銀行經營成本,銀行放貸積極性和意愿有了大幅提高。
陳科星介紹,2015年到2023年10月末,郵儲銀行深圳分行通過“銀稅互動”平臺已累計放款超1400戶,放款金額合計43.36億元。
“基于‘銀稅互動’創新模式打通銀稅數據鏈路后,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微眾銀行于2017年推出線上無抵押貸款產品。”楊愷表示,截至目前,微眾銀行已與超25個省份稅務部門達成合作。截至2023年6月末,累計授信金額超1.3萬億元,其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客戶總數超70%,超30萬戶企業在微眾銀行獲得首筆企業貸款。
納稅信用換得真金白銀
“銀稅互動”創新機制不僅喚醒了企業信用資產,還能使信用資產變現,受到企業廣泛歡迎。
例如,普遍存在墊資壓力大、回款賬期長等問題的中小微物流企業,曾經使金融機構談“貸”色變。“中小微物流企業基本都是輕資產運作,缺乏有效抵押物,難以通過質押固定資產獲得融資,找民間融資成本太高又容易產生糾紛。”深圳市友利亨通物流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袁宜光聊起融資難題滿肚子苦水。
“2018年我們找擔保公司擔保獲得100萬元貸款,額度低且需要支付2%的擔保費,審批流程復雜繁瑣,單筆貸款也不支持隨借隨還。”袁宜光表示,后來通過“銀稅互動”平臺,友利亨通在郵儲銀行深圳分行申請到了200萬元貸款,不僅省下了擔保費,還降低了融資成本。
“沒有資金顧慮,即便賬期長一些也能承受住,企業可以放心地繼續開拓。”袁宜光介紹,近年來,友利亨通年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6000多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2億多元,今年1月至10月已達近1.8億元。
科創型中小微企業因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難以量化評估,技術研發、商業化周期長等原因,同樣難以通過傳統方式獲得充分的信貸融資支持。
“我們每年的研發費用占年預算比重30%左右,因為企業產品更新迭代快,所以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深圳市瑞科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禹凱說,2020年初公司亟需大量現金流用于研發。好在通過微眾銀行獲得了500萬元額度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主營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及安防弱電項目的深圳市一安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銀稅互動”的受益者。“受工程停滯、原材料運輸不暢、市場需求減少、人工成本增高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影響,公司資金難以及時回流。一籌莫展時,‘銀稅互動’幫了大忙。”一安科技公司負責人郝曉杰表示,不需要抵押和擔保,憑借公司良好的納稅信用,一安科技在1天內就完成了開戶、準入、評級、授信和放貸,在線上提交資料當天就拿到了信用貸款200萬元。
郵儲銀行也通過金融科技將服務延伸至科技創新中。郵儲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曾志鋒介紹,截至今年10月末,郵儲銀行深圳分行已為深圳近600家市級及以上“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累計發放貸款2000余筆,金額超過80億元。
“龍崗區是深圳的產業大區、工業強區,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動能澎湃。近年來,龍崗區稅務局深入挖掘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微科技企業貸款需求,主動對接合作銀行,助力解決融資難題。”龍崗區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增松介紹,2017年至2023年10月,僅通過微眾銀行,龍崗區就累計為1.4萬戶企業通過“銀稅互動”平臺提供了信用貸款,累計發放貸款超300億元。
郭曉林說:“‘以信換貸’機制有效增強了企業對納稅信用的重視程度,引導更多納稅人依法經營、誠信納稅,這一創新舉措也培植了稅源,增加了稅收增長后勁,促進營造講誠信、守信用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推動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
郭曉林表示,深圳稅務將在“銀稅互動”工作機制基礎上,持續完善細化服務措施,不斷擴展稅務數據共享范圍,加強金融效應評估和預警,促進提升信貸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積極探索建立基于信用救濟制度的稅務數據補償機制,進一步擦亮誠信納稅企業稅收信用貸款的“金字招牌”,助力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