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工業城市,正在煥發新生機;
一個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正在集聚新活力;
一座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正在加速崛起;
這是千年古都安陽踏上新時代新征程,全力拼經濟取得的新成績。
成績來之不易,一個“拼”字,包含了太多的艱辛與努力。全市上下拼項目、拼產業、拼創新、拼服務、拼招商,拼出了一條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矩陣突圍
打贏一場轉型升級新硬仗
安陽,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地方,蘊含斑斕厚重的華夏文明一路走來,創造了無數輝煌,令世人贊嘆,這里的“豫北工業重鎮”美譽,更讓安陽人引以為豪。然而,走進新時代,安陽經濟發展的短板逐漸凸顯,產業結構偏重、產能落后過剩問題愈發突出,污染治理的壓力日漸沉重,尤其是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市場供需矛盾變化等發展不利因素疊加,讓安陽面臨的形勢與挑戰愈加嚴峻。
嚴峻的形勢與挑戰面前,有人擔憂“豫北工業重鎮”的優勢不在,有人抱怨“安陽被邊緣化”,有人議論“安陽落后出局了”,凡此種種,影響頗為廣泛。
形勢嚴峻,挑戰多重,要成功突圍,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絕非易事。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
市委、市政府觀形取勢,冷靜分析。我市多數產業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存在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上升、環境保護壓力加大等多重約束,產業發展被逼到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要關口。
這一關口,又與現代產業發展變革的風口不期而遇。這就是,隨著產業分工深化,現代產業的競爭已由單個產品、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轉向了產業鏈、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
如何抓住現代產業變革的風口,在新一輪競爭中闖過關口?
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客觀形勢、變化趨勢、發展態勢,將新發展理念作為“定盤星”,重新梳理發展思路和增長邏輯,將做大做強產業鏈、產業集群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和抓手。
立足安陽實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構建“12×5×9”產業發展矩陣。“12”即12個重點產業集群:精品鋼及深加工產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4個主導產業集群;精細化工、食品制造、紡織服裝、綠色建材4個優勢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4個新興產業集群。“5”即新上項目、工業技術改造、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科技賦能5個專項行動。“9”即9個縣(市、區)協同發力。
矩陣突圍,“鏈群”主攻。12支產業集群“精銳之師”集聚32條重點產業鏈,“鏈”合發力,“群”起進攻,打響了一場轉型升級、突出重圍的新型攻堅硬仗。
這一仗,事關安陽產業結構重塑優化。
這一仗,事關打造安陽發展新優勢。
這一仗,事關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全局。
打贏這一仗,才能確保在未來競爭中搶先機、不掉隊。
仗雖難,打則必勝。今年年初,在推行“鏈長+專班”的基礎上,我市又印發了《關于建立市級重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雙長一主制”的通知》,統籌發揮群鏈長推動作用、群盟長協同作用、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圍繞“一圖三單”,“掛圖作戰”,照單作業,千方百計促進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延鏈”、文旅產業“興鏈”、未來產業“建鏈”。
上下同欲者勝。
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擔任群鏈長的市級領導頻頻深入一線,會同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攻關,努力把每條鏈的情況摸透、問題找準、對策提實。
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補短板、鍛長板、促轉型……一番組合拳打下來,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傳統產業“換擋快跑”。鋼鐵行業整合蹄急步穩,安鋼冷軋電磁新材料項目一期建成投產;精細化工產業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全球首個10萬噸級綠色低碳甲醇項目成功投產;食品、醫藥、紡織服裝產業持續補鏈、升鏈。
新興產業“加速沖刺”。旭陽光電、曲顯3D項目建成投產,興陽光電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電子顯示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正在加速形成;光遠新材料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細電子紗和超薄電子布制造基地;林州市耐特鋰電池、安陽縣新能源汽車齒輪、北關區三一數控、龍安區藥用玻璃等一大批新興產業加快布局。
文旅產業“出圈出彩”。突出沉浸式體驗,探索“旅游+”新業態,打造安陽美景、安陽美食、安陽美宿,“洹河夜游”“古城夜游”引爆線上線下“雙流量”。中秋、國慶假期,全市接待游客501.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11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長428.73%,比2019年同期增長 80.49%。
未來產業“落地見效”。在人工智能方面,輕舟智航無人巴士、新石器無人車成功下線。在新能源方面,我市入選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中核匯能電化學儲能電站成為全省首個竣工投產的新型儲能電站。殷都區醇氫工業園生產的“安陽造”零碳甲醇,成功點燃杭州亞運會主火炬。
一個個優質產業聚鏈成群,撐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安陽經濟正在悄然轉型升級。
蝶變提質
打通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在國內城市競相角逐現代化產業新賽道的當下,如何更好地配置資源要素成為破題關鍵。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堅決打好打贏全力“拼經濟”十大攻堅戰,奮力實現“兩高于一達到”目標任務。
安陽“拼”字當頭,但拼的方式在轉變、手段在提升、戰場在延展。
何謂戰場?我市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承載產業、集聚產業的發展平臺,按照集約化、低碳化、數字化、高端化方向,持續優化發展空間,努力打造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主戰場、新賽道。
開發區不是新生事物,需要“脫胎換骨”,這又是一場大考。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換”出新機制。緊緊抓住“人”這個決定性要素,深入推進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將全市原有16個開發區整合為8個,“瘦身”剝離社會職能,“回歸”本位發展經濟,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大刀闊斧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全面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和工資績效薪酬制,開發區煥然一新,全力“拼經濟”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
——“圈”出新生態。每個開發區明確2個至3個主導產業,推動企業高度集聚、產業鏈高效協同、發展要素高質量供給,實現產業用地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雙提升”。堅持“畝均論英雄”,一個個良好產業生態圈集聚形成。高新區精品鋼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吸引復星合力、宏源精工等企業入駐。湯陰縣醫療器械產業園持續優化產業生態,為醫療器械企業打造“超級工廠”。北關區風電裝備產業園形成風電葉片、風電機組與風電塔筒完整的產業鏈。
——“區”出新動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是發展的邏輯起點、是開發區建設的核心要求,是真正將開發區打造成經濟發展主戰場、主引擎、主賽道的法寶。我市作為河南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城市,高水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支持科技創新“金十條”,在北京設立離岸創新中心,在安陽建設啟迪科創中心,構建“研發在京津、智造在安陽”創新成果轉化模式,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安陽智慧島成功入選全省首批智慧島名單,內黃翔宇醫療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文峰區國家鐵合金質檢中心彌補了區域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空白,中原高新區獲批建設河南省無人駕駛航空中試基地,滑縣開發區、湯陰高新區分別獲“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走進我市各開發區產業園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處處可見,優質企業加速聚集、產城融合加速推進,一幅幅跨越式蝶變的奮斗畫卷正徐徐鋪展。
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達到6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178家,規上工業企業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000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創新企業歡天喜地”的企業生態。
創新創效,向上向強。各開發區集聚新動能,成為引領發展的新平臺、新賽道。
集結沖鋒
打開一片更加出彩新天地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
抓好一個重大項目就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強一批重大項目就可能帶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
今年年初以來,全市上下堅持“項目為王”,以“六比六拼”為載體,吹響了項目建設“集結哨”和“沖鋒號”。
搶抓時間動起來、干起來、拼起來,滾動推進“三個一批”項目,以簽約、開工、投產倒逼項目謀劃、建設、服務等工作扎實開展,推動謀劃項目轉在談、在談項目轉簽約、簽約項目轉落地。
看儲備,有后勁。今天的重大項目,就是明天的發展支柱。圍繞12個產業集群、32條產業鏈的缺項,聚焦“六新”,精準謀劃、儲備更多產業集群項目。
謀劃項目難,引進項目更難,難在招商。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我市以“鏈”式招商,破解招商難題,形成了“以招引補鏈延鏈強鏈,以全鏈條更多更好招引”的良性循環,通過大員招商、專班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為安陽高質量發展引進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上海電器、光明乳業、吉利控股、犀重汽車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布局安陽。上海盈德氣體、德力新能源汽車、上海復興合力、正陽通用航空、上海迪賽諾甾體醫藥、河南涌寶特鋼精深加工、安彩高科高端藥用包裝材料等一大批新興項目花落安陽。
看進度,比作風。以項目建設為賽場,以項目進度為標尺,檢驗黨員干部擔當自覺、服務本領與拼搶勁頭,用行動做到“三個不允許”,即不允許因為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影響項目開工,不允許因為環境治理問題延誤重點項目建設工期,不允許因為政策性資金撥付遲緩導致重點項目停工。以黨員干部的“硬作風”,推動項目建設“加速跑”。北關區譽蜂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安陽縣新石器無人車項目、湯陰縣源香項目均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一次次展示了什么是“安陽速度”“安陽服務”。
看成效,促發展。緊盯簽約項目開工率、開工項目投資率、投產項目達效率,扎實落實領導干部分包制度,市級領導既掛帥又出征,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個項目激活一個產業鏈群,一個項目改變一個產業生態。
安陽高晶鋁材公司年產40萬只高端鋁合鑫輪轂項目、河南鳳寶二期年產20萬套驅動橋項目、邦澤超重設備制造智能項目……一大批新興項目竣工投產,推動產業鏈從“零”到“鏈”的突破和從“鏈”到“群”的提升。
“鏈”出功夫、“群”聚動能,一個個新興產業鏈、產業集群蓬勃生長,為安陽未來發展蓄勢賦能。
踏上新時代新征程,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安陽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的意見》,為安陽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具體支撐、提供了重大機遇。
向前方,開新路。安陽奮勇爭先,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