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安能),由原武警水電部隊集體轉隸組建。轉企以來,中國安能始終堅持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重引領、強能力、勇擔當,有效履行了軍轉央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親切看望慰問曾參加京津冀抗洪搶險的安能救援隊員代表。
強化政治引領,確保轉隸改革正確方向。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提高黨委把關定向能力,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一是加強理論武裝凝聚各方共識。堅持用跨軍地重大改革部署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把政治標準貫穿轉企改革始終;堅持穩思想、穩隊伍,扎實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幫助解決干部職工現實困難,實現了平穩過渡。二是融入國家大局確立戰略定位。制定“一基兩翼”發展戰略和“四個建成”目標定位。國務院國資委正在以中國安能為綜合平臺加強中央企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打造央企戰略救援力量體系,以實際行動展現國之重器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三是注重固本培元永葆政治本色。紅色血脈和忠誠基因始終是中國安能的鮮明特質。總結提煉“鐵心向黨、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斗”的“水電鐵軍精神”,弘揚“安瀾興邦、能事至誠”企業文化,引導干部職工永葆對黨忠誠、愛國為民的政治本色,不斷匯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發揮“兩個功能”,培育“建救一體”核心能力。牢牢把握“三個有利于”國企改革價值標準,圍繞“三個總”“兩個途徑”“三個作用”新使命新任務,持續把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轉化為企業治理效能。一是在“兩個覆蓋”中提升市場開拓能力。緊密結合企業產權關系、組織機構、經營模式深刻變化,持續優化組織設置,及時調整成立各級黨的組織機構,實現黨建工作有形有效覆蓋。轉企以來,圍繞國家所需、產業所趨、企業所能,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要地進行戰略布局,新增落地二、三級企業18戶,布局覆蓋從9省市拓展到26省市,市場經營從單一傳統板塊拓展到八大新領域,企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二是在深度融合中增強生產經營能力。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總結推廣黨建工作到一線、進現場的“融合八法”,深入基層“一企一策”幫扶,探索創建“高質量發展”“高效益經營”“高水平施工”“高效能救援”品牌,運用黨員先鋒崗、示范崗等載體平臺,形成組織同建、制度同抓、力量同配、績效同考的齊抓共管局面,黨建工作生產力、競爭力、凝聚力功能持續凸顯。轉企以來,累計提升拓展特級、一級資質55個,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連續4年翻番,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分別增長2.6倍和4.3倍。三是在守正創新中錘煉應急救援能力。7個國家級應急救援基地、4個省級救援隊和200多個工程項目部,是中國安能應急救援的力量基礎。圍繞發展出題、黨建破題的思路,中國安能傳承軍隊“支部建在連上”、基層“三互”小組、政治工作“雙四一”等做法,創新運用“七抓”工程、黨員工作室、揭榜掛帥等載體,促使各級把心思和力量向主責主業聚焦。著力建立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按照“以工練兵、以工備戰,工戰結合、專常兼備”思路持續強化應急搶險能力,完善形成爆破、測量、搜救、通信等8大門類140余個專業工種,建立技術專家庫和多技術工種人才庫,把應急力量嵌入工程項目,用市場機制磨礪專業能力,開創了一條以企業身份常態化遂行救援任務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牢記初心使命,扛起國資央企責任擔當。轉企以來,中國安能堅持改革不忘初心、轉隸不轉責任,始終把遂行搶險任務、履行社會責任作為神圣使命扛在肩上,先后在江西、四川、重慶、河南、遼寧等21省(市)完成決口封堵、內澇排險、電網搶修、堰塞湖處置等180余起搶險救援任務,彰顯了國家隊的使命擔當。2021年中國安能被授予“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特別是在今年京津冀抗洪搶險中,中國安能主動作為、挺膺擔當,16天轉戰7個區縣,接連打贏12場搶險硬仗。一是聞令而動打好主動仗。入汛前,中國安能四次召開黨委會、應急救援調度會,加強會商研判,抽調骨干前置備勤。京津冀災情發生后,集團黨委第一時間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并研究貫徹落實措施,迅速從全國13個省市抽調數百名技術專家和專業骨干集結京津冀地區,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廣大搶險隊員向險而行、沖在一線,為奪取抗洪搶險攻堅戰的勝利發揮了突擊隊、主力軍作用。二是科技賦能展現硬實力。在北拒馬河岸坡險情現場,創新提出“丁字壩進占挑流”處置方案,保護暗渠不被洪水沖刷,確保了有序作業、高效除險。在白溝河堤防搶險中,提出道路搶通優先、主堤防護為要、圍堰雙向進占、盡快封堵潰口的“安能方案”,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天津靜海大清河巡堤護堤中,利用無人偵測船不間斷監測水情,探測水下地形地物,快速準確獲取水下堆體數據及模型,為精準研判災情提供了數據支撐。在多年實戰探索中,總結形成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工程救援搶險戰法,其中堤壩一次成型封堵、堰塞湖處置、電網快速架設、定向爆破等13類技術戰法國內領先。三是敢打必勝啃下“硬骨頭”。始終把黨和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堅持搶險到哪里,黨旗就飄揚在哪里。在抗洪搶險戰斗中,救援隊員們有的一天轉戰三地,連續3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衣服濕了干、干了濕,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雨水;嗓子喊啞了,皮膚曬傷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參戰救援隊員不怕疲勞,連戰連捷,受到了災區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充分彰顯了“兩個至上”的使命情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