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預算硬約束,將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解決國有企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進一步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收入端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健全收益上交機制,逐步實現國有企業應納盡納;在支出端,優化支出結構,強化資本金注入,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財政部數據顯示,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2023年預計收入規模為5358億元。近年來,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逐步擴大,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逐步提高,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工作也穩步推進。但同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還需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促進國有資本合理配置,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
此次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對國有資本經營者形成實質約束,敦促各級政府和國企摸清“家底”,通過實施績效管理,科學設立績效目標,針對貫徹國家戰略、收益上交、支出結構、使用效果等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和追蹤問責,來杜絕資金低效無效、閑置沉淀、損失浪費等現象,不斷提升預算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由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持方向和重點主要聚焦于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強化預算硬約束,將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硬約束,也是國資國企改革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的重要一步,為國有企業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體系提供基礎性保障。與此同時,在支出端強化對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本金支持,也將推動解決國有企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不斷提供新的積累,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國有資本收益作為財政預算“四本賬”之一,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約束,分類分檔確定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按規定安排部分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體現了國企收益全民共享,將進一步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提高公共民生保障水平,更好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等民生愿景,釋放經濟內需活力。
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約束,還能使“四本賬”基于現代會計制度更加完整清晰,梳理出完備的政府資產負債表,對于市場各方預判國債收益趨勢、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金融產品基準利率報價機制產生積極影響,促進金融“血脈”更加暢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是其中重要內容,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末,將基本形成全面完整、結構優化、運行順暢、保障有力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營預算制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功能定位將更加清晰,對宏觀經濟運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控作用更加有效,收支政策的前瞻性、導向性更加彰顯,支持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本金注入渠道更加暢通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