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乘勢而上,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人類正加速邁向數字社會。我們在享受數字紅利的同時,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有所凸顯。增強包容性,消除數字鴻溝,是推動數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強包容性數字社會建設,是數字化時代加快釋放數字紅利、激活社會活力、提升社會治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多方參與、多點發力、多措并舉,增強全民數字素養,拓展多維數字參與格局,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才能更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推動數字社會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是形成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社會合力。在今天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時代,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數字社會中人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一系列素質與能力,包括數字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數字社會責任等。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當前,數字鴻溝問題已經從數字工具和技術可及性的機會差距逐步演變為在數字環境中獲取、評估、使用信息的能力問題。由于發展不平衡,導致數字素養分布存在非均衡狀態,在不同區域、群體之間出現了發展能力差距。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數字技術賦能和技術賦權效應依然較低,人們的數字空間較為狹窄,需要盡快提升人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更好消除數字鴻溝。全面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教育是基礎更是關鍵。要在教育體系改革上下功夫,結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受教育人群特征,將數字素養培養納入教育教學大綱,設置與數字時代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不僅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的實踐場景,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當然,全面提升全民數字素養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涉及多方協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媒體、企業、社會組織等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社會職責,用好自身比較優勢,找準著力點和發力點,積極參與到增強人們數字意識、推動數字技能普及、提高全民數字素養的活動中,推動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合力。
二是積極拓展更為開放的多維數字參與格局。有序擴大數字參與,有利于更好滿足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的實際需求。只有全社會都擁有平等的數字參與機會和暢通的數字參與渠道,才能夠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包容性數字社會。要從法律制度層面入手,研究制定和完善面向數字市場的法律法規,確保中小企業在數字市場中的競爭地位。為推動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在實施好“東數西算”工程基礎上,應積極探索東西部之間的數字協同發展互補模式,推動東部先進經驗、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西部轉移,在幫扶中開拓新的數字市場,不斷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差距,實現數字社會發展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數字社會人人共建,數字生活人人共享。應拓寬人們參與數字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機制,讓人人都是數字社會發展的受益者和數字社會治理的參與者。此外,多渠道的數字參與當然重要,但是過多雜亂的同類參與渠道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浪費,有必要對一些數字參與平臺渠道進行整合和創新。要在線上與線下之間尋找平衡,更好確保各種數字參與渠道功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
三是全力推進數字治理能力建設。數字治理作為包容性數字社會建設的關鍵環節,已成為各國關注的重要議題。數字治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社會治理水平。數字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在帶來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務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數字風險和管理真空,產生各種不可控和非常態風險。推動數字治理能力建設是大勢所趨。要充分利用和創新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積極發揮其社會效應與技術效應,不斷降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信息成本、時間成本等,為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數字治理不僅強調技術和工具的運用,還應強化對數字技術本身的治理。對于政府而言,不僅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不同類型群體數字需求特征,研究制定保障特殊群體數字權利的相關措施,讓人人都能分享數字社會的發展紅利,還要建立健全數字治理機制,加強數字監管,探索與區塊鏈、網格化等相匹配的數字治理規則,為數字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系貴州大學貴州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高端智庫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