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2023年,中央企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效益和效率相統一,突出價值創造能力,在推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上勇挑大梁。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等相關負責人圍繞中央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行了詳解。
中央企業運行質效穩步提升
2023年,中央企業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實打實的、含金量充足的成績單。
“一方面,中央企業在‘量’上實現穩步增長。在國內外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中央企業保持整體經營穩定,效益實現穩步增長。另一方面,‘質’上有了顯著提升,中央企業資產質量進一步提升。”袁野介紹。
數據顯示,2023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實現高質量的穩步增長。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86.6萬億元,同比增長6.4%。與此同時,中央企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6.6%,全員勞動生產率達78.4萬元/人,營業現金比率10.1%,全年保持了逐月穩步上升態勢。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央企業發展動能明顯增強。2023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破萬億元。去年中央企業完成投資總額超過6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5萬億元,其中主業投資占比超過9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超過30%,新動能加快塑造,投資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引擎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版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也成為中央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2023年,圍繞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信息等未來產業,中央企業啟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國務院國資委在資源投入、主業培育、人才支撐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政策,給予企業“頂格”“管用”“解渴”的支持,鼓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統計顯示,中央企業2023年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在光伏制氫、碳纖維制造、汽車芯片等領域落地了一批重點項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組建了一批新企業;在電子科技、新能源、生態環保、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推動了一批重組整合,新產業新業態正在成為企業的重要增長點。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莊樹新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加快推動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關鍵進展,在央企布局結構上實現戰略轉型,包括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產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抓緊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標志性成果。
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袁野介紹,2024年,國資國企將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著力提高中央企業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我們將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二是加強原創引領,健全產業創新體系;三是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四是營造創新生態,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動力。”袁野指出。
在數據信息等領域持續優化資源布局;整合郵輪運營資源組建平臺公司;完成中國電科重組華錄集團,集聚電子信息領域優勢資源……2023年以來,中央企業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戰略性重組,29家企業集中簽約了生態環保、生物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等一批專業化整合項目。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冰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按照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有關要求,圍繞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目標,突出服務國家戰略,穩妥實施戰略性重組和新央企組建。發揮中央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更大力度開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