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二〇二四地方兩會觀察(下)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民營經濟”成為高頻詞,各地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提出一批有力舉措,全力釋放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精準助企紓困解難

地方兩會期間,民營經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代表委員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臺后,各地密集推出配套措施,切實為民營企業發展紓困解難。

在政協甘肅省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8名委員圍繞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發言。“其中有半數委員來自工商聯和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建議、民營企業發展受到廣泛關注。”甘肅省政協委員、蘭州和盛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祥說。

2023年,重慶市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108條改革舉措,推進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和“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新增減稅降費540億元。

“舉措涉及稅收優惠、生產要素優惠、簡化行政管理審批等方方面面,特別是‘技改專項貸’等方案的實施,對拉動內需、提振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博張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表示,有關部門緊抓政策落實,服務更加主動,鼓勵企業積極申請各類優惠。

“北京已經完成營商環境6.0版改革任務,民營企業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感。”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提出,政府部門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加強宣傳解讀,讓民營企業用好政策;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競爭力。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紅霞參與了北京市政協組織的“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協商機制”專題調研活動。“活動廣泛收集、全面反映、精準響應民營企業熱點、難點問題。企業家看到各方為民營經濟發展所做的努力,信心得到提振。”秦紅霞說。

湖南省政協委員、萬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太兵表示,政府部門積極搭建平臺,推動民營企業合作交流,全力支持湘商站前臺、唱主角、挑大梁。民營經濟對湖南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大,貢獻出60%左右稅收,70%左右地區生產總值。

釋放潛能多點發力

2023年,重慶市新增經營主體64.8萬戶、增長21.8%;北京市新設企業增長20.3%,總數突破211萬戶、創歷史新高;湖南省實有經營主體達712.8萬戶、增長12.2%……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亮出優化營商環境成績單,相關數據引人注目。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各地紛紛拿出實招、新招、硬招,計劃2024年加速釋放民營企業發展潛能。

2024年,北京將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落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意見,對標世界銀行新營商環境評估框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許澤瑋認為,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競爭以及融資貸款等方面的阻力有所下降,應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加強監管服務、提高政策透明度,建立健全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包括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開拓、信息咨詢等,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體量較小,資金、人才等方面相對孱弱。”張健認為,應優化貸款模式,對創新型和生產節能降碳產品的企業提高授信額度。

“過去一年多,銀行紛紛推出產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銀行主動上門服務,1000萬元以內的信用貸款數量明顯增加,向企業釋放出積極信號。”夏祥建議,進一步提升信用貸款額度,充分發揮“稅易貸”等產品作用,解決更多企業流動資金緊缺的問題。

新的一年,各地都在思考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重慶市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招大引強行動,對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等行業企業作出引導;湖南省將頭部企業培育招引、加快“智賦萬企”步伐等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

“對于一些高技術、高成長的民營企業,政府可以提供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更加靈活的融資支持,培優扶強,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吳太兵說。

向綠向新向精而行

各地兩會上,高質量發展是共同的關鍵詞。民營企業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更好發揮作用?政府部門有部署、代表委員有建議。

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貢獻了全社會70%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各地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舉措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是重要一環。

向綠——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綠色發展等賦能民營企業發展機制。“民營企業創新的動力一方面在于產品和技術有市場,另一方面要有創新實力,這需要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在張健看來,政策的引導性很重要。

向新——北京市2024年將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北京市聚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和舉措,將為北京市企業在人才、機制、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平臺支撐。”秦紅霞說。

向精——湖南明確了力爭新增百億企業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0家、單項冠軍企業100家以上的年度目標。吳太兵建議,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參與科技創新的平臺,讓對接標志性工程的渠道更加順暢,為企業提供發展咨詢和培訓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人才短缺和技術瓶頸問題。

許澤瑋提出,應加快構建適合民營企業投身科技創新的市場環境,破除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精準、有效降低創新成本和風險。

多位民營企業家表示,2024年將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出新產品、新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繼續擴大研發,更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文/本報記者 曾詩陽 陳發明 吳陸牧 謝 瑤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