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跨入小康社會進程中,如何以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于全國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黨委、政府而言,亟待破題、探索、創新、實踐。為此,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應邀組織專家組,于2024年1月下旬對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進行了專題調研。專家組分別走訪了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應急管理局、發改委、財政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及聯眾工貿公司、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中心、堯山鎮、觀音寺鄉太平保村、董周鄉蔡莊村等,對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主管部門提供的資料客觀分析,并與縣委領導班子成員及縣委宣傳部進行深入交流。魯山縣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黨建領航、整合資源、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砥礪前行,以善治鄉村為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提供基礎支撐,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得到全體專家一致稱贊。
以巡促治出實招提能效
魯山縣作為集深山區、水庫淹沒區和革命老區為一體的原國家級貧困縣,自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圍繞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民主、全面從嚴治黨等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堅持把對村巡察工作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作為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發力點,結合各級黨委中心工作和村級黨組織職能責任,梳理出15個方面52項監督內容,明確了“69查”“33訪”“125看”的監督步驟,制定了《巡察村(社區)監督重點及一般方法》,牢牢把握“精準化分、差異化巡、系統化改”工作原則,因村施策細化監督重點,系統施治提升整改實效,不斷提升對村巡察工作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在巡察工作中,以問題類型為導向,將收集紀檢、組織、信訪、審計等13個重點部門及鄉鎮評價意見與上屆縣委巡察成果互相印證,通過不同渠道信息篩選對應村;按照“鄉鎮有排序、部門有指標、巡察有評價、領導小組有研判、縣委有決定”的“五有”路徑,有針對性地確定基礎指標和權重比,對村進行精準分類有序推動,形成基層治理薄弱、專項治理重點、行業發展重點、運行相對穩定和城鎮社區管理“4+1”板塊類型,用“五星支部”創建的87項考核指標印證分類情況;結合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水利等39個縣直部門提供的惠民資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資源管理、信訪舉報等方面信息,逐一梳理當前基層治理的主要矛盾、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短板弱項、踐行“兩山”理念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農村“三資”管理的關鍵環節,分別細化了4類重點關注問題清單,靈活機動、因村施策,匹配巡察方式,每個村現場巡察時間保證10天以上。
采取“增專擴兼整合”的辦法,配優建強專職隊伍。縣委巡察組由成立之初的5個增至7個,巡察隊伍由成立之初的10人增至56人,巡察組長大多有紀委、組織部門和鄉鎮副書記、組織委員崗位工作經歷,專業能力強、基層經歷豐富,能夠根據巡察對象及任務針對性開展工作,保障了人員和任務相匹配。監督檢查緊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政策、項目落實等問題,三年共收集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43起,已辦結37件。
梳理對全縣四輪282個村(社區)的巡察,發現村(社區)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發展不均衡,占已巡村總數的27.7%;二是公共基礎設施有欠缺,占41.1%;三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到位,占66.0%(其中資金管理混亂、未按相關要求列支資金的占71.0%,集體資產缺乏后期管護、違規處置集體資產的占25.2%,資源管理不規范的占16.6%);四是干部履職盡責不到位、村務監督缺失,占44.3%;五是黨員教育管理有欠缺,占18.4%。
2021年以來,全縣對村巡察共發現問題2016條,整改完成1959條。下發《限期整改落實紀律檢查建議》8份、整改督辦函13份、提醒通知書22份;實施談話提醒25人,提出意見建議45條,對15個整改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收繳、退還違規資金192.5萬元;移交問題線索52條,1人被追究刑事責任,1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人被免職,有效形成震懾。加強對各級各單位黨委負責同志履行管黨治黨責任的跟蹤問效、監督檢查,2023年查處落實“兩個責任”不力問題7起10人,通報4起10人,給予4名單位主要負責人黨紀政務處分。同時加大整改力度,利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政策優勢,對自身無法解決的原產業項目進行后扶支持;開展專項治理,通過加強村級財務的監督,強化村級財務管理責任人的財經法規意識,發揮魯山縣民生監督平臺作用,進一步規范和推動農村“三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強對村(社區)班子成員的的選拔培養,充分發揮村民自治機制的監督作用,從制度上保障廣大農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
固巢養鳳強保障促創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文化振興是靈魂,生態振興是支撐,組織振興是保障,人才振興是關鍵。魯山縣落實縣委、縣政府“拼經濟、抓項目、擴招商、優環境、促發展、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總體要求,把“歸根”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聚焦“引、用、留”三個關鍵環節,“政策+感情”以求賢若渴之心引才,“平臺+項目”以柔性多元之方用才,“榮譽+財富”以固巢養鳳之舉留才,以“歸根”工程壯大“歸雁經濟”,為魯山縣高質量轉型發展打造人才回歸“放心地”、積蓄轉型發展“新動能”。至2023年底,共引進“歸根”項目15個,總投資80.5億元。與吉林大學李長田教授等專家(團隊)合作,建成了董周硒梨、瓦屋食用菌、庫區藍莓等5個鄉村振興專家工作站,實現“產、學、研、用”有效銜接、互惠共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流傳著“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現如今是“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魯山縣把創建“五星”支部(支部過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五顆星”)作為統領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總抓手,著力抓基層、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縣委書記劉鵬和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姚金鋒帶頭深入一線,走訪“四星”以上黨支部創建村,蹲點調研,為創建工作把關定向。同時,強化激勵導向和結果運用,對成功創建“五星”黨支部的,在省、市獎勵的基礎上,縣級再獎勵村黨支部10萬元工作經費,村“兩委”干部基本報酬再上浮10%;對年底沒有完成創建任務的,涉及的鄉村黨組織、駐村單位負責人和駐村干部評先評優“一票否決”。2022年以來,相繼成功創建五星村(社區)20個、四星村(社區)131個,整頓軟弱渙散村48個。
魯山縣把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作為“五星”黨支部創建的主攻方向,圍繞香菇、葡萄、硒梨、藍莓、文旅等特色產業,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線7條、示范村56個,整合資金、項目、人才等資源,下沉鄉村,賦能產業發展。創新黨支部創辦專業合作社、領辦集體產業辦法,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地處淺山丘陵的觀音寺鄉太平保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辦魯山縣保鑫種養集體經濟合作社,引導村民以土地、資金入股,流轉山地近萬畝,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延長新鏈條,2023年村集體經營產值逾500萬元,收益超過100萬元,2024年產值將達2000萬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榮獲省級生態示范村、鄉村旅游示范村,村支部書記常其峰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太平保村黨支部被成功推選為省級“五星黨支部”。
建立完善縣四大班子分工協作抓工作的機制,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中心從民眾和企業最關切、最突出、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入手,持續深化“一窗服務、志愿隊伍、有訴即辦、十免服務、提質重塑、綠色通道、就近辦理、集成服務、亮證核驗、政策普及、多維互動、業務能力”十二項惠民利企微改革成效顯著。縣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實施多效合一“三三”工程,應急管理局創新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水平。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實施精準招商、招尖引強,盯緊抓牢主導產業集群、高成長性產業、未來產業,錨定重點龍頭企業,尋找契合點,不斷提高招商實效。2023年先后謀劃重點項目20個,計劃投資總額84.62億元,已完成投資10億元。全縣圍繞12條產業鏈,堅持大員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9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81.4億元,同比增長10.6%。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9.2%、2022年增長5.4%的基礎上增長超過5.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
三產融合強基礎創品牌
產業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持續發展后勁所在。魯山縣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優美、交通物流暢捷、產業勢頭強勁、發展活力充沛,三年來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深挖“土”的資源、擴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不斷培育產業品牌,聚力打造食用菌、林果、畜禽養殖、蔬菜四大優勢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種植為主導產業,以酥梨、藍莓、血桃(冬桃)、葡萄種植及特色養殖、民宿旅游等特色產業為支撐的“1+X”產業發展體系,有效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2023年有效應對多年不遇“爛場雨”,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秋糧實現穩中有增、以秋補夏;食用菌種植總量3.6億袋,鮮菇總產量36萬噸以上;畜禽存欄357萬頭(只),酥梨種植面積10萬畝,成功續創“河南省養牛大縣培育縣”,通過“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復驗。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座、“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個,馬樓鄉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順利通過省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核查評估,和美鄉村示范創建深入推進,被命名為全市首批“十百千萬”和美鄉村示范片區。張良鎮成為全市唯一省級中心鎮建設試點,入選首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
當選河南省第三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董周鄉蔡莊村先后引進酥梨品種27個,從中篩選出適應性較強、栽培管理簡便、易于保鮮貯運、市場性價比高的當家品種紅香酥梨,種植面積占60%,全村酥梨種植總面積3500畝,年產值2000多萬元。
堯山鎮是墨子故里,有5A級風景堯山、畫眉谷、龍潭峽等知名景區,轄區3A 級以上景區10家、漂流5條、滑雪場三座、旅游資源豐富。圍繞“旅游帶動+產業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產業,積極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合理規劃、招商引資,吸引有實力企業,打造精品特色民宿,積極推動600余農家賓館轉型升級,建成溪山境語、吾鄉問素、那年那夕、堯山·23澗、綠韻巢養、悅來悅慢等精品民宿20家,畔山隱宿、禪眠山房等10余家民宿正在建設中,形成了有產業、有主題、有運營、有品牌的精品民宿產業鏈條,2022榮獲“河南省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稱號,2023年被命名為河南省康養示范基地并推薦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大莊村榮獲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稱號。全縣全年接待游客9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6億元。
墨子故里,甜美魯山,征程正未有窮期。魯山縣正在依托優越區位優勢、天然風景資源、淳厚民俗風情,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宣傳營銷策劃,按照“注重五生、實現五美”鄉村振興基本目標奮力前行:注重生產能力提升,實現產業興旺;注重生態環境改善,實現生態宜居;注重生活方便舒適,實現生活富裕;注重生命美麗光彩,實現鄉風文明;注重生產關系變革,實現治理有效。同時,亟待國家對尚屬欠發達、脫貧過渡期的地區加大支持力度,鞏固脫貧成果,增強發展后勁。(原農業部正司級巡視員、研究員 關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