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飛速發展,在更寬領域、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新時代大國網絡空間博弈從簡單的技術博弈上升到復雜的話語與理念博弈,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線下管理轉向雙向互動、線上線下融合治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10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始終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邁進。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演進,網絡強國建設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條件,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網絡強國建設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五個明確”“十個堅持”明晰了網信工作“舉旗幟聚民心、防風險保安全、強治理惠民生、增動能促發展、謀合作圖共贏”的使命任務,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如何解決發展赤字、擺脫安全困境、加強文明互鑒,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準確把握時代發展之“時”之“勢”,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實施“互聯網+”,增強發展能力,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充分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通過“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促進網絡技術發展、深化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增進人類社會福祉的增長引擎。由此,構建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與“全球發展倡議”一脈相承。
網絡強國建設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要充分認識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互聯網日益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來自網絡安全的威脅和風險對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和全局性影響愈加凸顯。在數字時代,數據越來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型生產要素和基礎性戰略資源,所以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是掌握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防范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和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的重要工作。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關系,全力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網絡強國建設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條件。2015年“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提出,贏得了廣泛認同和支持。如今,互聯網發展已躍升至全面滲透、跨界融合的新階段,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和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是推動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重要著力點和題中之義。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實現全球網絡治理的最佳模式,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加快網絡強國建設,是對“構建更加普惠繁榮、更加和平安全、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的“三大倡導”的落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過硬的技術、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良好的信息技術設施、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等,以此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彌合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數字鴻溝,各國通過網絡空間合作來共享全球信息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改善國際社會治理。
網絡強國建設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著眼于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切實增強“現代化建設、信息化先行”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自覺將信息化建設落實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發揮信息化驅動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建成網絡強國,必須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數字社會建設,數字社會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人民立場、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用網需求。網絡強國建設不僅表現在經濟和技術層面的飛速發展,還致力于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以此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強國使命任務的邏輯理路研究”(SC22ZDYC28)階段性成果】
(作者:姜東苑,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葉本乾,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