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長葉建春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江西將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堅實支撐。
葉建春代表介紹,江西制造業基礎較好、門類齊全,不少領域走在前列。2023年,江西制定出臺了《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即到2026年,全力做強做大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打造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江西將樹立“一盤棋”思想,引導全省各地細化“1269”行動計劃實施路徑,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產業發展布局。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開展目標化、清單化精準招商,推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積極創建國家產業備份基地。啟動產業集群建設三年行動,積極構建“六個一”產業推進模式,更好發揮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帶動作用,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葉建春代表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江西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啟動實施科技興贛六大行動,2023年全省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0.27%,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31.7%。江西將深入實施科教強省戰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推動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爭創國家實驗室研究基地及稀土、核資源、有色金屬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省實驗室建設,力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0家左右、企業技術中心100家以上,力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4000家。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和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改革,遴選建設30個左右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提升人才與產業“適配度”。
“沒有傳統產業的涅槃重生和新興產業的茁壯成長,就沒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葉建春代表說,江西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并舉,2023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1%、10%,為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江西將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領作用,“一產一策”推動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強龍頭、補鏈條、壯集群,打造更多“江西制造”新名片。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三年行動,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和未來技術產業研究院,培育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新增長點。培育壯大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葉建春代表表示,江西將強化數字賦能,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提升行動,大力發展人工智能、VR、物聯網等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鏈群,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實施以生產線數智化改造為重點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計劃,著力解決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的問題。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離不開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環境。葉建春代表介紹,江西先后出臺鞏固提升經濟“28條”、加強數字經濟賦能營商環境“15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36條”等政策措施,2023年為各類經營主體減負163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52家。今年,將進一步完善提升產業鏈鏈長制運行機制,健全科技、金融、用地等要素支持“1269”行動計劃專項政策,持續開展“一起益企”、企業特派員大走訪等活動,精準提供技術對接、產品配套、要素配置、市場拓展等協調支持。深入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持續開展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發揮“惠企通”平臺作用,推動涉企“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落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務,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