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黨政干部談治理> 正文

篤定高質量發展 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蘊含了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2023年以來,遼寧堅決扛牢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責任,奮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遼寧的破題之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轉折性、歷史性成績,遼寧經濟運行低速徘徊的態勢發生重大轉變、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狀態發生重大轉變、遼寧營商環境發生重大轉變、外界對遼寧的預期發生重大轉變,遼寧全面振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2024年是全面振興新突破的攻堅之年,遼寧將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力打造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努力以“遼寧之為”擔當“國之重任”,奮力譜寫遼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遼寧科教資源豐富,擁有高等院校114所、全國重點實驗室11家、兩院院士61人,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3萬家。我們將以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努力把科技創新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扭住自主創新“牛鼻子”,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整合優化科教創新資源,建好用好遼寧實驗室,多渠道加大研發投入,超前研究、精準布局先進光源、超大型深部工程等大科學裝置項目,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努力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讓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進“車間”、走向“市場”,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遼寧智慧。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建成先進裝備制造、石化和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全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著力打造新材料、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灘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充分釋放冰雪經濟和海洋經濟潛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搶占高質量發展制高點。強化人力資源“硬支撐”,堅持“引育用留”并舉,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不斷提高人才政策的精準性、便利度、含金量,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著重招引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高端人才、行業領域專門人才,加快打造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化人才高地。

堅持以擴大內需釋放經濟潛能,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2023年以來,遼寧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投資結構逐步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始終高于全國水平。我們將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使經濟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著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抓住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的“窗口期”,支持沈陽、大連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縣域商業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持續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激發老百姓消費熱情和信心。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緊跟中央投資方向、緊盯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緊貼遼寧實際,深入實施15項重大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抓好高鐵網、新型電網、新一代移動通信等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建設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補齊農田水利、物流設施等領域短板,把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落實好,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堅持以深化改革匯聚動能,破除高質量發展的“中梗阻”。近年來,遼寧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一大批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各方面改革成效不斷顯現。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改革系統集成,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努力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子落”帶動振興發展“滿盤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加強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深入開展涉企業、涉信訪、涉超期案件專項監督三年行動,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方位展示遼寧良好發展預期。持續壯大經營主體,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堅持國資、民資、外資“三資齊抓”。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吸引央企把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鏈前后端留在遼寧;支持、鼓勵、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標志性舉措;瞄準世界500強和全球行業頭部企業,積極引進高質量外資項目,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持續重塑金融生態,穩妥做好重點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推進城商行深化改革,優化地方中小銀行機構與地方金融組織布局,增強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通道,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源頭活水”。持續擴大開放合作,強化前沿意識、開放意識,更好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與東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區交流合作,高起點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進一步拓展俄蒙、深耕日韓、緊盯歐美、鞏固提升東南亞和中西亞,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上繪好遼寧“工筆畫”,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遼寧作為農業大省,建有高標準農田3500多萬畝,2023年糧食產量達512.7億斤,創歷史新高,單產居全國第4位。我們將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建設水平、治理水平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彰顯遼寧作為。聚焦糧食安全補強農業,緊緊抓住耕地、種子“兩個要害”,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兩藏戰略”,充分調動農民和政府“兩個積極性”,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爭創國家高標準農田高水平建設示范省。圍繞特色產業促進增收,依托遼寧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把“土特產”三個字琢磨透,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快建設食品工業大省,做強現代化農業大產業,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托專項行動美化鄉村,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美麗宜居村、鄉村振興示范帶,持續開展農村環境凈化整治,推動鄉村治理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加快實現農村地區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

堅持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擦亮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遼寧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發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扎實成效,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48.5%。我們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生態保護、環境建設、生產制造、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做好“雙碳”工作,聚焦清潔能源強省建設目標,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嚴控“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持續推進鋼鐵、石化、建筑等高耗能行業綠色低碳改造,合理發展先進煤電,推進新型儲能技術試點示范及商業化應用,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力爭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高水平建設“無廢城市”,讓遼寧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建好生態工程,高標準建設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遼河流域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等一批重點項目,打造遼河生態走廊,推動撫順西露天礦、海州露天礦等“老傷疤”變成“新風景”,讓自然財富、生態財富源源不斷帶來經濟財富、社會財富。

堅持以人民立場保障和改善民生,站穩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近年來,遼寧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始終在75%以上,民生領域投資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我們將始終牢記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真正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堅持把教育強省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體系,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優化職業教育布局和專業設置,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全民特別是年輕人受教育水平;研究制定普惠性支持舉措,逐步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保持適度生育率和人口規模。著力推動共同富裕,切實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積極實施更為務實的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強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讓人人都能通過勤奮勞動創造幸福生活。著力辦好民生實事,樹牢面向基層、轉身向下的工作導向,聚焦醫療、養老、育幼等方面的短板,謀劃更多增進民生福祉的項目,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為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夯基托底。著力防范化解風險,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嚴防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政府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科學制定應對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應急預案,積極化解風險存量、遏制風險增量、防范風險變量,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底線。

堅持以敢闖敢干加實干的精神狀態狠抓落實,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執行力”。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遼寧振興發展寄予厚望,勉勵我們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新征程上,我們將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堅持把抓落實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時刻同優者“對標”、強者“比拼”、快者“賽跑”,當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不折不扣抓落實,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全面振興新突破歷史使命,錨定“十四五”目標任務,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的政策紅利,具體化為高質量的項目、細化為務實管用的工作舉措,加快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雷厲風行抓落實,保持“比學趕超”的奔跑姿態和“拼搶爭實”的奮斗狀態,謀定后動、謀定快動,絕不讓機遇在按部就班中錯過、項目在左顧右盼中流失、政策在熟視無睹中旁落,努力以效能提升助推振興提速,奮力跑出遼寧振興發展“加速度”。求真務實抓落實,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努力從“小事情”做起、從“小切口”突破,找到綱舉目張的硬招數,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清單化管理、項目化落實、工程化推進,按照“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的要求勇于擔當盡責,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遼寧的使命任務擔負起來、落實下去。敢作善為抓落實,著力激活遼寧人骨子里敢闖敢干的基因,激發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敢為人先的魄力,敢于打破思維定勢、路徑依賴,以變求勝、以新求興,不斷提高創造性落實的能力水平,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