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夜幕下,非遺傳承人將1600℃的鐵水高高拋起,擊打出絢爛奪目的鐵花,寓意著生活紅紅火火。今年正月初一,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千年鐵花·江蘇情”大型實景演出座無虛席。而在現場的直播團隊,將表演實時發布在白塔村的視頻號上,吸引了3000多人次圍觀。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必須‘觸網’,農村必須‘有網’,農民必須‘懂網’。互聯網經濟走進鄉村,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方向、新抓手。”全國人大代表、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介紹,通過網絡直播,不僅讓農產品賣出好價格,每年還能新增20萬人次游客,培育上百個就業崗位,既發展了鄉村旅游新業態,也增加了農民和村集體收入。
在人大代表履職的調研中,歐陽華發現,年輕人少、鄉村空心化、發展缺乏后勁,是許多農村的普遍問題。怎樣吸引年輕人返鄉?如何讓鄉村振興有持久活力?經過與當地高校師生及大學生村官的座談交流,歐陽華決定借助互聯網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并嘗試電商直播帶貨。
在白塔村,組建了由黨員骨干和新農人牽頭的新媒體工作室,通過抖音、淘寶、視頻號等平臺,幫助農民與商家對接、開展直播帶貨活動,每年在線銷售農產品及旅游收入超5000萬元。最近,村里又探索“直播帶崗”,農民主播們帶貨又帶崗,從吆喝產品到吆喝風景再到工作崗位,近200名打鐵花的演員,有三分之二是通過直播招聘的返鄉年輕人。
“我們村已有32名農民主播,還有7名大學生主播。”歐陽華借助人大代表調研履職的機會,將直播經驗推廣到西渚鎮8個村,展示鄉村新面貌新前景,帶動農民參與、吸引年輕人返鄉,把鄉村產業做強做優。
今年全國兩會,歐陽華代表帶來了一份加強鄉村人才建設的建議:一方面,要積極培育農村電商直播人才隊伍,依托地方高校、職業院校等資源,組織開展村民和新農人電商直播培訓;另一方面,利用好直播帶崗渠道,幫助在外務工人員更便捷地了解和應聘家鄉工作,提高返鄉就業人員的求職效率,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釋放才能、展現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