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聚焦人才自主培養著力造就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成章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進行一體部署,把三者作為完整的體系統籌推進,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既從“科教興國”與“國興科教”有機互動融合的視角進一步凸顯了高等教育事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也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核心在于深刻認識人才是最大、最關鍵的變量,牢固樹立“教育是第一根基”的強烈責任意識。在此背景下,“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履行好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重要結合點的職責,首先在于要堅決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聚焦人才自主培養,著力造就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

深刻認識人才自主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人才自主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雙一流”建設高校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

人才自主培養是應對錯綜復雜國際局勢的迫切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如此復雜嚴峻的國際局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一個國家和民族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能夠大幅提升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深刻影響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建成人才強國,除了增強“輸血”能力,更要增強“造血”能力,必須不斷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人才自主培養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迫切需要扎根中國大地的拔尖創新人才作為深入推進的生力軍。“雙一流”建設高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自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

人才自主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教育發展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并提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高質量”“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詞。面向未來、放眼世界,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以中國特色為基礎,以世界一流為目標,以高質量為核心,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發展,切實加強人才自主培養,做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弄潮兒”,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面臨的重要時代命題。

不斷深化對人才自主培養內涵的理解

人才自主培養的明確要求充分彰顯了黨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需要我們對人才自主培養的核心內涵不斷加以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握,切實履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使命擔當。

人才自主培養的前提是堅定信心。只有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有各項事業發展的廣闊舞臺,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完全能夠培養出大師。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自信”。我們要把“四個自信”轉化為人才自主培養的信心,把“四個自信”融入人才培養整個過程,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推進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人才自主培養的關鍵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是人才自主培養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決以“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培養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當代中國青年。

人才自主培養的根本是扎根中國大地。我國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人才自主培養歸根到底,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我們要扎根中國大地,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掌握和運用好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人才自主培養的核心是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對照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標準新任務,必須圍繞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高校內涵建設。宏觀上,準確把握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辯證關系,統籌推進立德樹人、科研創新、隊伍建設、學科布局、評價改革等系統工作,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創新人才,特別是能解決“卡腦子”“卡脖子”“卡嗓子”難題的頂尖人才。微觀上,推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德為先,培育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廣博的知識技能與卓越的專業素養,發展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探究精神與創新創造能力、合作精神與領導能力、有效溝通的能力以及全球素養。

持續構建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育人體系

人才自主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培養造就更多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我們應當牢牢把握“育人”這一關鍵點,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作用,全方位、全鏈條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和質量,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以價值引領和思政教育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厚度。構建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須立足于“培養什么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這要求我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德為先,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維度,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融為一體,著力培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科教融合和前沿引領提升學生知識探究的高度。進一步完善科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促進科研和教學的全方位有機融合,以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內容,強化學術訓練和科研實踐,寓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于教育教學;強化高層次、高水平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對人才培養的反哺作用,著力將優質科研創新資源轉化為高質量育人資源,將科研創新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建設結構多元、德厚學高的高水平教師隊伍,鼓勵教師依據自身研究專長,寓教于研、研中有教、學研相長,在“師生成長與創新共同體”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學科基礎扎實、學術眼界開闊、創新能力出眾的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

以學科交叉和通專融合拓展學生觸類旁通的寬度。學科交叉融合是高校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這要求我們注重以重大科學問題和社會發展需求為重要導向,針對未來關鍵領域,進一步打破學科邊界,并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牽引,推動學科、專業、課程等交叉融合,構建多層次、跨學科交叉復合培養模式,拓展學生觸類旁通的寬度,培養學生利用不同學科思維方式、研究方法解決復雜綜合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敢于“破界”,開展更有價值和戰略性的創新,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者。

以教育開放和資源協同擴展學生全面發展的廣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絕不意味著自我隔絕”,“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堅持開放辦學是高校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路徑。一方面,堅持以全球視野、世界眼光謀劃和推動人才培養,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通過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智力引進等方式,將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學資源有效融入拔尖人才培養全過程。另一方面,以高水平的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為抓手,不斷深化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大力推動各方力量協同育才,將前沿創新優勢轉化為人才自主培養勝勢。

以銜接培養和模式貫通延伸學生學習發展的長度。進一步創新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選拔和培養機制,依托“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等,主動銜接基礎教育,深入發掘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璞玉”,推動形成高校、中學協同培養拔尖創新后備人才的有效路徑和創新機制。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養,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有機銜接、梯次推進、滲透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支持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與自身興趣愛好相適應的科研創新活動中去,全方位釋放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拔尖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和可持續成長提供肥沃土壤、營造良好生態。

(作者系南京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談哲敏   拔尖創新人才   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