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科技創新怎樣成為主動力——江蘇推動產業鏈現代化調查

江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動力,大力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沿江城市充分利用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突破一系列核心技術,在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壯大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長江經濟帶以約21%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是我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

滾滾長江在江蘇境內蜿蜒432公里,從8座城市穿流而過。這里已經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其中沿江地區經濟總量占江蘇全省八成、進出口占九成,是江蘇經濟的“發動機”。

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近年來,江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和載體,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推動產業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

一大批重要科創成果在江蘇不斷涌現。2023年,江蘇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1.5件,連續8年保持全國第一;高技術企業超過5.1萬家,人才總量超1560萬人,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4萬家,新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雙鏈共舞

今年1月,江蘇省科技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名單,“江寧高新園未來網絡創新型產業集群”等7個集群入選,加上2022年首次獲批建設的8個,目前,江蘇已有15個創新型產業集群。

當前,南京、常州、無錫、蘇州等長江沿線重點城市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走進位于常州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條產線生產緊鑼密鼓。今年以來,公司發布了多個引領行業潮流的電池新品,其中就包括記者眼前這款全球首款無鈷材料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這款電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和低成本的優勢。

新產品層出不窮,離不開當地政府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縝密布局。“在常州,動力電池產業鏈配套方便,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政策資源也能落到產業關鍵點上,我們在這里搞研發得心應手。”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技術部高級總監王剛說,江蘇推進全產業鏈布局、打造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如今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4家布局常州,企業不出“地頭”就能配齊生產所需的各種零部件。

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黨組書記嚴德群說:“常州汽車產業鏈涵蓋了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十幾個領域,在全國構建了‘發儲送用網’新能源產業閉環,并且充分發揮整車企業作為鏈主的帶動作用,產業加速崛起。”

2023年以來,江蘇相繼出臺《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50條產業鏈和“10+X”未來產業體系,接續實施27項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拉動產業向中高端躍升,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與此同時,梳理重點產業技術短板,加強攻關,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石。

去年年底,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全球首款無線內生安全芯片。這款芯片在基站空中接口實現了信號層面安全防護手段從無到有的突破,安全通訊速率高達1Gb以上,大大提升了移動通信網絡的安全能力。與該芯片同步發布的,還有全球首款擬態調度器芯片。

紫金山實驗室內生安全中心副主任李彧說:“芯片產業鏈自主可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兩款芯片都是基于國產工藝線,國產IP、國產CPU內核設計生產制造的,是內生安全產業的基礎構造芯片。這兩顆芯片集成到有線和無線傳輸的設備中,可以大幅提高整個通信網絡通信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關鍵核心技術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來,江蘇加速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圍繞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醫藥、前沿材料等領域,立項實施89項產業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展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針對EDA工具、高端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組織33個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實施“高算力AI芯片”“超韌性碳纖維”等27個科技攻關項目。

在產業鏈創新鏈“深融共舞”下,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和服務器等產品產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數實融合

放眼全球,數據要素規模迅速擴張,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深化,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長江之濱的蘇州昆山市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以中科可控為龍頭的先進計算產業集群,吸引了寒武紀、中科晶上等一批核心項目。2023年,昆山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昆山實施元宇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云昆大廈建成啟用,微軟工業元宇宙應用中心、硅基數字人元零售運營總部等標桿項目落地,推動“打造元宇宙產業看昆山、發展元宇宙產業來昆山”成為新的城市產業標識。

去年年底,全球領先的企業級信息管理軟件及服務供應商甲骨文(昆山)數字科技人才創新中心落地昆山開發區。

除了著力引進“大塊頭”,昆山還大力建設集群新生態。2023年12月27日,在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合作者大會暨審計大模型發布儀式上,10家數字經濟領域標桿企業新簽約入谷,公共服務平臺賦能制造業企業、入谷企業及產業項目應用場景合作簽約。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運營公司還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成立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生態聯盟,提升基于中國本地化的專業云服務能力,與生態伙伴一起構建更加完善全面的軟件質量平臺,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優質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昆山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用數字賦能企業技術革新、產業迭代煥新,推動所有規上工業完成了數字化改造、智能化轉型,全力打造萬億元級的電子信息和5000億元級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昆山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繼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快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機器換人的步伐,助力更多企業組團技改、成片上云,激活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江蘇密集出臺了《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實施了《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政策文件,系統性布局數字經濟。

江蘇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5%左右,數字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說:“江蘇將聚力打造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網絡強省,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努力建設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建設數實融合強省。”

集群發展

江蘇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集群,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建設制造強省的必由之路,也是厚植產業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

當前,在江蘇尤其是長江沿線幾座城市中,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加快崛起,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石,更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強力引擎。

工信部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集群名單中,江蘇沿江南通、泰州、揚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蘇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泰州、連云港、無錫生物醫藥集群,蘇州、無錫、南通高端紡織集群入圍。目前,江蘇共有10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居全國第一位。

走進無錫經濟開發區,無人駕駛小巴穿梭于地鐵站和小區之間。車聯網是無錫物聯網集群發展的縮影。2009年,無錫高新區由國務院批復成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成為全國唯一以物聯網為主體的國家級創新示范區。借著打造物聯網生態的東風,一批物聯網企業在無錫落地生根,成立于2008年的無錫信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創業之初,信捷電氣僅有10余人,現在員工已有2200余人,其中研發人員約1000人,占比高達45%。”信捷電氣公共及教育事業部負責人王正堂說,企業與無錫產業轉型升級相生相依,尤其是近年來當地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產業環境不斷提升,有力促進了公司發展。

15年來,無錫物聯網產業從小到大、從有到優,持續跨越式成長,已發展成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無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數據顯示,無錫市物聯網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過930億元,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產業規模占江蘇全省比重近50%,位居全國前列。

制造業是蘇州的顯著優勢,其占江蘇制造業增加值21%、占全國制造業增加值2.8%。目前,蘇州擁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3個萬億元級產業,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及常熟市電子氟材料、虎丘區多肽類生物藥等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今年年初,蘇州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元級主導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萬億元,推動GDP邁上3萬億元臺階。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表示,到2035年,蘇州要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

江蘇常州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居全國首位。目前擁有多座國內頭部動力電池“鏈主”企業生產基地,帶動正極、負極、隔膜、結構件等160多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快速發展。

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常州形成了包括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等在內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集聚了3000多家相關制造企業。

產業鏈的集聚,延伸到整車制造。比亞迪和理想汽車不約而同扎根常州,樹起常州新能源整車制造新標桿。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7.8萬輛,產量居江蘇首位。據常州海關統計,2023年常州市鋰電池出口總額達77.3億元,電動載人汽車出口41062輛,同比分別增長36.5%和731%。

“江蘇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以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為主抓手,以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示范為引領,加快突破戰略性、前瞻性、先導性前沿技術,系統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沈劍榮表示,江蘇正瞄準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新型電力(智能電網)、新能源等優勢領域,打造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面向高端軟件及信息服務、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領域,建設10個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打造平臺

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是突破科學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也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江蘇著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夯實科技創新根基,激活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汽車芯片國產化進程備受關注。在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平臺,已經研發生產出國內首批新能源車充電芯片,能讓汽車充電速度提高5倍至10倍。

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平臺研發主管李士顏介紹,平臺在國內率先實現了MOSFET(場效應管)量產,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創新中心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技術在許多領域被廣泛應用。”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平臺副主任柏松說。

以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國家生物藥、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等“國字號”技術創新中心也相繼落地江蘇,成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重要策源地。

聚焦“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重大任務,江蘇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快馬揚鞭”。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持續釋放高能級創新成果,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兩個大科學裝置夯實科學基礎設施;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開啟建設加速度;江蘇省實驗室聯盟正式成立……如今的江蘇,已構建起以實驗室為引領、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的重大創新平臺體系。

在打造科技“硬件”的同時,江蘇還在配套“軟件”上下功夫。2023年以來,江蘇密集出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持續實施產業前瞻與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以新技術激發新動能,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科技內涵、夯實技術底座。

不久前,江蘇印發的《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將達到9%左右,可有力支撐江蘇科技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前列。

 

持續用力勇挑大梁

劉 柳 

江蘇位于長江經濟帶下游,緊鄰上海,處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疊加區域。江蘇圍繞創新引領這一主軸,以一域融全局,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更好支撐和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江蘇還需持續用力。

一是將科研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辟新賽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江蘇具有科研和人才優勢,應持續加強科教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科技創新協同配合。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攻關。推動“四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從“模仿追蹤的集成式創新”邁向“引領突破的原創式自主創新”,聚焦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先進工藝等領域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項目;大力吸引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提高科技產出效率。實現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形成“鏈長制”協同,進一步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

二是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長江經濟帶“東數西算”發展潛力巨大,能有力帶動新型與傳統基建融合、數字與實體經濟融合。應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領域廣泛應用,持續壯大數字經濟,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使產業不再局限于上下游、產供銷的線性模式,使其在生產各環節的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更加開放、共享、協同,進而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升級。

三是加強橫縱向產業協同鏈間協作,合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形成需要集各地之所長,分工互補,促進產業鏈高效運行。這意味著橫向的產業協同與縱向的產業鏈間協作需要布局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才能形成集群的梯次培育。大力破除行政壁壘和制度壁壘,引導各地依托自身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實現產業集群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在資金、技術、產業分工等方面形成合力,生成新的增長極。

四是聚集資源和能量,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向“高能級”邁進。基礎研究要達到創新“裂變”須依托科技創新平臺。持續加快構建以實驗室為引領、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干、重大科研設施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聚集資源和能量,在搭建合作、開放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商業化等方面持續發力。一方面,為平臺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風險投資、孵化器等支持,幫助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護創新成果的合法權益,將長江經濟帶建成“長江創新帶”。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南京新時代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