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紅飛 河南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時強調,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青年人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思政工作戰線上的同志們應注重讓黨的創新理論充盈育人空間,打造立體思政課堂,增強網絡思政實效,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幫助青年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繪就絢爛多彩的人生畫卷。
“正”字作底,筑牢信仰基石
思政工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便是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青年學生“正學善行”,堅定理想信念。
正師為先。正人先正己,正學先正師,隊伍建設是夯實創新理論闡釋傳播的基礎。近年來,宣傳部長培訓動真格、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比真功、輔導員大賽出真招、名師方陣見真效,比學趕幫動力澎湃,見賢思齊蔚然成風,錘煉了響當當的思政工作隊伍,讓思政教育底氣十足,正氣滿滿。
正學強基。首先,大思政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地位得到明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校上下協同配合”的協調發展格局和共建共促共享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其次,大思政課內容體系建設不斷強化,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有效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全面融入課程教學。同時,面對不要“干巴巴講課”而要“熱乎乎教學”的需求,廣大教師不斷創新個性化、多維化、體驗化教學方法,青年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愛聽愛學的熱情持續升溫。
正行固本。黨的創新理論是滋養青年成長的最好養分,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是青年成長的廣闊舞臺。近年來,“壯麗河山說”“越團結豫有力”“牢記囑托踐使命,行走中原看巨變”等一項項行勝于言的實踐活動,打造了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大課堂”,讓青年學子在深入基層、親近群眾的實踐中,將黨的創新理論內化為精神特質,外化為自覺行動,實現了“知”“信”“行”合一的教育閉環。
“新”字調色,創新傳播路徑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催生了新業態和新應用,如何正視時代發展和技術沖擊,做好價值引領,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接納新變革。在新的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的意識觀念、信息交流、生活方式被不斷更新和再造。因此,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必須主動全面挺進互聯網主戰場,將主流意識形態與現代科技文明相融合,建立適應新時代青年的話語傳播體系。
重塑新生態。隨著新技術加速迭代,傳播形態和手段日新月異,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從新媒體到融媒體,從融媒體再到智媒體,科技發展正在重塑傳媒生態格局。同時,傳播主體從專業化向大眾化、多元化擴展,傳播渠道從單一型向聚合型、平臺型演變,受眾接收從被動性向主動性轉變,技術影響從場景化向結構化、體系化顯現。因此,我們必須向“新”而行,秉持“理論文本視覺化、理論載體數字化”的理念,讓黨的創新理論產品“立起來”“活起來”“美起來”,讓青年喜聞樂見。
“情”字著墨,滋養心靈沃土
黨的創新理論從來不是曲高和寡的,而是來自于人民的偉大實踐。面對青年群體,唯有用真心、真情、真意,才能贏得共振、共情、共鳴。
能共情。只有關心青年的情感,才能打開青年的心房。2022年,河南省網絡思政代表性作品《同學,這個秋天,有些話想對你說……》,把宏大的時代敘事蘊藏在五香毛蛋和小商販叫賣聲的“煙火味兒”中,親近當下、勾連悲喜,引發學子強烈共鳴,成為紓解焦慮、理解包容的良藥。
動真情。要用真實的故事、真摯的情感,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鄭州大學的周榮方老師講述的一段飽含深情的焦裕祿故事,讓人熱淚盈眶,感動全網。河南農業大學挖掘了余紅衛老師28年從中專生到研究生、從鄉村教師到大學教授的勵志故事,以平和的語態、平視的角度,刻畫了平凡人的努力,打動了無數努力的平凡人。
有熱情。要以黨的創新理論廓清青年思想迷霧,點燃向上向善的火熱青春。河南農業大學堅持用網絡評論激濁揚清,官方微博開設“河農微評”話題,十年來始終不間斷發布短評1萬余條,近年來又重點打造“香山評論”專欄,舉辦網評大賽,通過一篇篇激濁揚清的作品,傳播正能量、化解負能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行動標準。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教育引導青年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信任青年,把舞臺交給青年,把話筒遞給青年,讓更加澄澈、更富創造力的蓬勃朝氣,為黨的創新理論注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