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陜西涇陽:文明新風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近年來,涇陽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持續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巧用村規民約、活用特色資源、建設和美鄉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風貌積極向上,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越發堅定有力。

村規民約為鄉風文明立“規”

“以前村里人婚喪嫁娶攀比成風,現在村里定了標準,大家都按規矩來,不再攀比了。”隨著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涇陽縣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新變化。

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對“喜事新辦,喪事從儉,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方面做出了更加細致的規定,既反映了村民們的共同心聲和需求,又因村制宜適應了不同村莊的發展情況,這是涇陽縣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在縣文明辦、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局指導幫助下,涇陽縣各村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出臺約束性措施為抓手,針對索要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專項宣傳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縣148個村均完成村規民約修訂,重點將約束性措施納入其中。

在新村規民約的影響下,各村鎮紛紛破除陳規陋習,淳化鄉風民風,涌現出一批批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典型事例,已成為助力涇陽縣鄉村治理的重要手段。

特色資源鄉風文明增“質”

5月22日,西安高級中學400余名學生在涇陽縣王橋鎮社樹村開展研學體驗活動。學生們沿著村子的水泥路,在秦商之鄉社樹村看實物、聽講解,了解明清時期“社樹姚家”商業帝國的傳奇故事、城墻窯洞賓館的新奇巧妙,感受千年古村的文化韻味。

近年來,涇陽縣持續將紅色文化、茯茶文化、農耕文化、水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涇陽縣挖掘當地優秀傳統文化,陸續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家風館、村史館、非遺傳習館等多個紅色主題展館,以紅色引擎賦能鄉風文明建設,方便群眾近距離了解輝煌黨史,滿足村民追思緬懷革命先烈、汲取奮進力量的需求。組建文明實踐宣講團,以講政治、講理論、講政策、講文明、講故事為重點開展巡回宣講活動,將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讓文明新風吹遍城鄉。

此外,涇陽縣還依托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常態化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三下鄉”集中服務、理論巡回宣講等,在文明宣傳、文明教育、文明引導上下足“繡花功夫”,將文明風尚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筑牢基層思想根基,推進鄉村文明素養提升。

和美鄉村為鄉風文明塑“魂”

兒童樂園里孩子們盡情玩耍,百姓大舞臺上各類精彩節目輪番上演,鵝卵石步道上村民們閑適漫步……步入涇陽縣安吳鎮王家村王徵故里主題公園,一片幸福祥和的農村新景呈現在眼前。

改變源于一場場增進民生福祉的鄉村蝶變行動。創評“五美庭院”“十星級文明戶”,規劃建設王徵文化長廊、王徵自吸水車模型復原、農耕文化展示館、花化綠化農家庭院……村容村貌的改變,不僅做旺了旅游人氣,做靚了文旅經濟,還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了發展根基。

一直以來,涇陽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先后與文明實踐、移風易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相結合,激發了村民群眾“想文明”“要文明”內生動力,各項因地制宜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制度在當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轉化為涇陽縣精神文明創建的一道道亮麗風景。截至目前,涇陽縣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86個,五美庭院7000戶。

文明浸沃野,鄉村沐新風。如今,在常態化的文明創建帶動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文明實踐溫潤心田,好人故事層出不窮,以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激昂樂章正在涇陽大地上奏響。(中共涇陽縣委宣傳部 趙瑛)

[責任編輯:李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