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西部地區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1、正確理解特色優勢產業的基本內涵

產業是指國民經濟中提供相關產品或服務的部門或行業的總稱,或者提供同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集合。產業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和分工深化的結果,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類別,一般將國民經濟分為三大產業,雖然對于其中有的行業如采掘業、建筑業等歸類于哪個產業,學術界有不同看法,也有人將信息產業稱為第四產業,但在國民經濟統計中,一般將廣義的農業稱為第一產業,廣義的工業稱為第二產業,廣義的服務業稱為第三產業。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不斷發展和演進,也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一是新的產業不斷涌現。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的今天,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電子商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不斷產生,相應地落后產業不斷被淘汰。而今,細分行業越來越多,產業發展呈現加速分蘗之勢。二是各個產業之間及其內部呈現融合發展趨勢。傳統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及其內部界限分明,但當今時代產業發展日益呈現深度融合趨勢,如農業與旅游業、工業與旅游業、文化與旅游業等深度融合。三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已經充分滲透到各個產業,推動產業不斷升級和轉型。四是各個產業都呈現綠色發展趨勢。

優勢產業,是指具有較強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業,呈現技術先進、成長性好和產業關聯度高等特征。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優勢產業不是靜態停滯的,而是動態變化的,一時的產業優勢并不意味著永遠具有優勢,因為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在全球范圍內新的產業和新的競爭優勢不斷被塑造,特別是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會對原有的產業實現快速替代。從世界區域發展的歷史看,由于沒有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一些曾經的支柱產業在較短時間內走向了衰退,曾經紅極一時的產品也會在短時間內銷聲匿跡。同時,科學技術進步也在不斷塑造新產業和新模式。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要保持產業發展的優勢,就必須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并與產業實現融合,持續地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

特色優勢產業,是指某一地區獨有的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這種性質來自獨特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文化習俗、先進技術甚或獨門絕技等;二是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成長性比較好;三是在一個區域范圍內形成產業集聚,縱向形成較長的產業鏈條,橫向形成同類產業的集聚,各個企業之間形成競爭合作關系,從而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從當前我國西部地區的情況看,不同地區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或產業集群,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有的地區具備獨特的資源優勢,但未形成產業優勢,產業鏈條比較短,附加值比較低;有的地區有特色產業,但尚未形成有效集聚,產業優勢特別是競爭優勢不明顯。

2、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是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的根本體現。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根本方法論,不糾結于過往,不盲目與別的地區攀比,應立足現實,客觀理性地分析當前的產業基礎,既要搞清楚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成本優勢等有利條件,也要冷靜認識到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當前推進西部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客觀上要求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為特色優勢產業已經具備了產業基礎和競爭優勢,是西部地區的最大實際,以此為主攻方向可以促進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區域差異化發展和地區間的產業合理分工。

西部地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優勢產業。西部地區國土面積廣大,各個地區都具有獨特的地理條件、資源稟賦、文化習俗、歷史底蘊,在長期歷史衍變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的具有絕對比較優勢,有的具有相對比較優勢,有的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多年的發展,廣大西部地區已經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包括新能源、農副產品、精細化工和新材料、航空航天裝備、汽車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旅游等。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高質量生活品質的追求,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西部地區的特色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特色優勢產業愈益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特”出了口碑,“特”出了品牌,“特”出了核心競爭力。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和方向。世界產業發展史,就是用新技術不斷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哪個國家或地區抓住了技術進步的機遇,及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哪個國家或地區就能夠引領世界經濟。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扭住產業轉型升級的牛鼻子,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數字化改造,推動數字化應用和數字平臺建設。各地區應因地制宜、揚長補短,通過技術改造,把特色優勢產業做精、做強,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3、多措并舉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尋找產業和產品的市場定位的過程,就是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首先需摸清家底,梳理已有的和潛在的特色優勢產業,搞清楚產業特在哪兒、優在哪兒、挑戰在哪兒,制定產業發展圖譜,確定主導產業,不斷補鏈強鏈。善于把獨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把市場優勢轉化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二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特色優勢產業不是政府包出來的,不是溫室里培育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打拼出來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讓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通過市場機制決定生產要素的價格,從而調動生產要素背后的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主要體現在彌補市場不足,提供充足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保護公平競爭,保護自然環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

三是正確處理好保護傳統產業與發展新興產業的關系。西部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等,各個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傳統產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須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讓傳統的特色優勢產業在不失傳統的前提下實現現代化。我們既不能抱殘守缺,也不能一股腦地將傳統產業置于腦后,而是應不斷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傳統不等于落后,讓傳統優勢產業長出科技的翅膀,就是要在保護和傳承的前提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傳統產業擁抱現代科技。同時,西部地區也應緊抓機遇發展新興產業,特別是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更大作為。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積極培養引進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深化東中西部科技創新合作,建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四是充分利用好既有的政策。新中國成立之后,黨中央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三線建設”奠定了西部地區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為西部地區發展注入新動能。2019年,《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黨中央對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來,西部地區發展成效顯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9%,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更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空間。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具有顯著的政策優勢,如西部大開發的一系列政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促進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等,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昔日偏僻的西部地區走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這些都是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難得的有利條件和千載難逢的機遇。西部地區必須善于用足用活用好相關政策,千方百計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轉化為干部群眾創新創業源源不竭的動力。

(作者:趙振華,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部主任)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