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筆談】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總書記提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同時也是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背景下,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重要抓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推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1、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已經具有成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我們要以加快成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為抓手,承擔起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的戰略使命,要將建設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推進,充分利用我國教育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優勢構建區域教育開放高地,為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提供人力資本和文化軟實力支撐。
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回顧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的歷次科技革命,引發了一系列產業變革,推動著大國興衰、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和國際競爭格局調整。教育改革與人才流動是實現科技革命重心在大國間轉移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同時要充分發揮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孵化、驅動、輻射作用,匯聚和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扎實學科專業基礎、開闊國際視野、較強創新實踐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的拔尖創新人才。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提出的迫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一國教育的發展,既是提升國家實力和地位的重要途徑,也彰顯著一國的國力與影響。在我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臺中心的過程中,中國教育的發展處于前所未有的歷史最好時期,我們要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持續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擴大中國教育在區域和全球范圍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加快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必須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教育根本問題,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3、不斷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從歷史來看,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形成、發展及其演變都是以開放為驅動,具有其獨特規律和特征。中國要建設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既有以往世界教育中心形成、發展的一般規律,更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加快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設必須堅持和不斷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我們要重視和加強對教育發展的多樣化價值與貢獻、跨境與跨文化背景下多元化評價指標、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及世界教育中心發展理論等關鍵問題的研究,講好中國教育發展故事、傳播中國教育發展經驗。
加快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設,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關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和諧世界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這一理念下,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就要充分關注教育對人的進步與發展的作用,超越西方中心論、尊重文化多樣性,超越科學主義、尊重人文主義,超越零和博弈、尊重和諧共生。建設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依托中國放眼全球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有效發揮中國教育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諸多方面的優勢,積極向全球貢獻中國教育智慧和中國教育解決方案,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造福世界教育和世界人民。這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也是進一步豐富和延展其理論內涵的有益探索。
4、高校要在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在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過程中,高校責無旁貸地應當發揮旗幟作用,當好排頭兵。
縱觀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幾大世界教育中心,無一例外都具有發達且開放的高等教育體系,各國代表性的高水平大學,是其世界教育中心地位最顯著、最集中和最生動的體現。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高校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但建設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比教育國際化更加宏大的歷史使命和更加艱巨的時代責任,需要高等教育持續改革創新。
高校應當強化使命擔當,提升對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職能積極與國家重大改革對接,將高等教育同其他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對接,在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高校應當持續提高開放治理能力,加快構建高水平、法治化、國際化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治理體系,推進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多元多類、發展導向的評價體系建設。高校應當充分發揮在對外開放中的橋頭堡作用,聚焦世界教育和全球發展的重大議題,積極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教育解決方案,不斷提高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在世界教育發展中的話語權。
(作者:黃寶印秦冠英,分別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