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不僅是看書讀報的好平臺,更是便民服務的好去處,有直接就能喝的熱水,還能和大家一起聊聊怎么種菜。”婁煩縣馬家莊鄉潘家莊村的老孫說。
近年來,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聚焦“管好、用好”農家書屋工作思路,不斷拓展農家書屋功能內涵與外延,積極探索開拓“農+”新路徑。
“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
婁煩縣共有105個農家書屋,縣里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充分將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站等平臺融合共建,激發農家書屋運行動力。
“我們鄉鎮的村依托農家書屋,在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按照時間節點,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有農技知識宣傳、養殖技巧培訓、文藝演出等。”婁煩縣天池店鄉組宣委員蘇君介紹。“前段時間在我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一場春季動物防疫指導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解決了我著急的問題,還給我家的牛羊打了針,并教會了我如何診治牛羊出現的病癥。”“現在我們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了,以前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節目,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了。”孔河溝村的村民說。
農家書屋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充分利用專職文化管理員和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組織鎮村干部、志愿者、村民在農家書屋內廣泛開展學習閱讀、理論宣講、技能培訓及各類文化活動,打造延伸服務新平臺,讓農家書屋發揮最大作用,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農家書屋+文明新風”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依托農家書屋這個文化陣地,我們引導村民在讀書中學知識、明禮儀、知榮辱、樹新風,還請我們村的‘零彩禮戶’老孫在農家書屋里給村民們講述不要彩禮不浪費的故事。我們村有好幾戶都想向老孫家學習呢。”馬家莊鄉潘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孫拴俊說。
農家書屋成了村民學習交流、互動溝通的重要場所,既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鄉風文明蔚然成風,為鄉村全面振興賦能添彩。
“農家書屋+紅色教育”
“我們村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山西共產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高君宇的故鄉。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我們村經常在這里講述婁煩的紅色故事,幫助大家了解婁煩的英雄兒女。除了講故事,我們還組織唱紅歌、誦經典等活動,提升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峰嶺底村黨支部書記王旭珍說。
按照“黨建引領,村民共享”的原則,各村鎮在農家書屋組織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學習活動,推動紅色教育成為常態,讓農家書屋變身成為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播百年黨史的“小學堂”,增強基層黨員黨性修養的紅色“加油站”。
“農家書屋+課后學堂”
“孩子放學后就去我們村的農家書屋寫作業,而且還有志愿者給孩子進行輔導。”“家里買的書孩子都看完了,書屋里圖書種類多,有很多孩子喜歡看的。”婁煩鎮三元村閆一平說。
婁煩鎮還吸納寒暑假返鄉的大學生群體作為志愿者,在農家書屋成立大學生“幫幫團”,為來農家書屋的中小學生溫習功課、指導作業,確保他們學習上有輔導、課余時間有陪伴,真正讓農家書屋成為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樂園,有效地發揮了農家書屋“輔導站”的作用。
“農家書屋+志愿服務品牌”
為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將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效融合,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近年來,婁煩縣正在探索讓志愿服務品牌“進”書屋的新路徑。
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各行業選出各類專業人員組成志愿者隊伍,走進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農家書屋開展“百村共讀 精神共富”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與留守兒童共同閱讀《美德故事》《二十四孝》及其他紅色繪本,向青壯年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有關三農政策,為廣大婦女提供非遺剪紙、刺繡、線編、面塑等的培訓和展示服務,為老年人講解老年保健知識、低保醫保政策、反詐知識,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農家書屋雖姓“農”,但在近年來的基層實踐工作中,婁煩縣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拓展書屋服務內容、延伸閱讀方式、挖掘書屋功能,多做一些“農+”的文章,才能讓農家書屋真正“用起來”“活起來”,基層群眾才會更加主動地“走進來”“聚起來”。今后,婁煩縣將按照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求,進一步探索創新宣傳陣地的融合利用和實效發揮,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為鄉村全面振興凝魂聚力。(中共婁煩縣委宣傳部 申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