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實施“人才強旗”戰略,在招才引智、培養服務上做好文章,為全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在“筑巢引鳳”上務實功。統籌產業鏈創新鏈布局人才鏈,引導各類人才向重點工作、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集聚。主攻產業引才。圍繞“一環兩帶、八大產業”規劃布局,在項目建設、產業升級、現代農牧業發展等重點方面引進高層次人才43名,在東立光伏、大中礦業、禾興農業等龍頭企業建立博士工作站6家、科技小院5家,打造特色產業及創新創業示范基地48家,以人才振興助推產業振興。主攻合作引才。加強與高校、企業聯系對接,建立校企地長期合作機制,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現代牧業(集團)公司簽訂“青苗計劃”人才引育發展項目,每年培養18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與包頭師范學院簽訂“UGS”校地合作人才引育發展計劃,開展基礎教育、青年人才培養等5個項目的合作,有力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主攻民生引才。加大教育、醫衛、農技等人才定向培養和招錄力度,招聘缺科教師、醫生及其他事業人員253人。積極對接人才項目,吸引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100余名青年人才來烏拉特前旗實習實訓,人才保障功能進一步提升。
在“培育孵化”上出實招。整合各類人才資源,積極搭建選育平臺,最大限度挖掘和開發現有人才潛能。用好專家人才資源。深入開展“三服務一促進”“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等活動,280名專家人才瞄準基層發展需要與群眾需求,開展業務指導和技能培訓1230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問題1500個,一批“土專家”“田秀才”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主力軍”。連續兩年被授予全市“三服務一促進”“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活動先進集體。深挖本土人才潛力。深入實施“鴻雁領航”人才計劃,加大對文旅、電商、特色種養殖等方面人才扶持力度,持續做優做細“鄉土人才蛋糕”。20余名本土人才活躍田間地頭,利用“田間課堂”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186名,帶動推廣玉石、根雕、蘆葦畫等產業助農致富,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強化青年人才鍛造。把急難險重一線作為青年干部人才的“練兵場”和“試金石”,實施選調生“墩苗”計劃,34名選調生進村開展“七個一”行動,一名選調生的國情調研報告入選全國二等獎。依托2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立“烏拉特前旗手工藝創作創新工作室聯盟”,培養青年技術人才252名,帶動群眾就業1020人,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在“拴心留人”上求實效。全力營造優質高效服務環境,解決人才后顧之憂,讓更多人才看上前旗、愛上前旗、創業騰飛在前旗。從機制上強化保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錨定烏拉特前旗“六個發展定位”“培優蓄能十五項工程”,成立旗委書記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健全完善“四個一”工作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實施人才強旗戰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黨管人才工作制度》等文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從情感上拉近距離。樹立“店小二”服務意識,落實關心關愛專家人才十三條措施,開展“即時咨詢、全程幫辦”業務,在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協調解決高層次人才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小事”32件,開展“人才座談會”“人才服務日”等系列活動15場次。從氛圍上凝聚人心。打造“人才驛站”14個,建成2支59人的服務專員隊伍,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開展人才主題沙龍15次。表彰“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活動先進集體、團隊及優秀個人14名,發放人才獎補及春節慰問金36萬元,中國組織人事報、人民網等權威媒體相繼報道烏拉特前旗專家人才先進事跡,惜才愛才的氛圍愈加濃厚。(作者:楊根虎,系烏拉特前旗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