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發展大計、民生大事,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強調要“進一步壓實安全生產責任,認真排查隱患,狠抓工作落實,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多發連發勢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當前,安全生產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構建權責分明的責任體系。責任是安全生產的“靈魂”,在安全生產工作中起著決定性、主導性作用。地方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重要指示,在企業這個“點”上著力,在行業監管部門這條“線”上延伸,在屬地這個“面”上覆蓋,通過點線面結合,推動各方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面,要落實企業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職責,督促企業把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和應急救援做到位。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方面,要落實好“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這個重大原則。黨政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深入分包鄉鎮、聯系企業,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嚴格的監督管理是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聚焦煤礦、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消防、燃氣、特種設備、工貿、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領域,緊盯現場安全控制、作業標準落實等重點環節,綜合運用“四不兩直”明察暗訪、組織專家參與執法、異地交叉執法、“互聯網+執法”、“雙隨機、一公開”、穿透式巡回大督查等方式,定期開展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采取行政處罰、行刑銜接、聯合懲戒等手段,依法嚴厲打擊安全生產領域違法行為。
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頓力度。安全生產工作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落腳點和關鍵點放在抓好預防上,通過采取有力措施強化預防,把一切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常態化排查整頓機制,定期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強化重大風險隱患辨識,從源頭上把好安全關口,持續消除“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的盲區盲點。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社會應急力量、專業應急力量、基層救援力量協同合作,定期開展應急設施設備檢查,形成發現問題、提升能力、檢驗預案、宣傳警示的全過程閉環。
以科技創新賦能安全生產。數字化是安全生產的發展趨勢。開展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攻關,持續深化人工智能、智慧感知、5G等新技術創新應用,深入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管控”科技強安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智慧應急、智慧交管、智慧工地、智慧消防等工程建設,推動安全生產日常監管數字化、數字監管常態化,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支撐。緊盯在感知、監測、預警、應急、評估等安全生產各環節推動風險管控系統化、危險作業無人化、運維輔助遠程化,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建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標準體系,加快推進氣象、水利、民政、資規、交通、衛健、消防等部門預警信息共享,實現監測預警“一張網”。
持續強化安全生產教育引導。安全教育是抓好安全生產、預防安全事故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深入實施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和“安全生產月”等活動為抓手,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活動,推動安全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讓安全發展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扎實做好安全宣傳陣地建設,針對不同人群,開辟和構建立體、多維宣傳教育陣地,不斷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參與性和互動性。組織開展全民應急演練,積極動員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提升知險避險、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完善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社會公眾爭當安全生產“吹哨人”,真正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局面。
(作者系河南省范縣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