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了《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結果表明,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報告指出,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日益成熟定型,審計工作“下半篇文章”更加權威高效。截至2024年4月,針對2022年度審計查出問題已整改1.07萬億元,制定完善規章制度2840多項,追責問責2820多人。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整改。審計署將跟蹤督促,年底前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提升財政政策質效,推動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
報告顯示了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情況。審計部門重點審計了稅務和海關部門組織財政收入、轉移支付和投資專項管理、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中央決算草案編制、地方債務管理等5方面情況。
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107416.7億元、支出總量149016.7億元,赤字41600億元,與調整后的預算持平;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417.54億元、支出5744.42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263.59億元、支出1495.16億元;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054.26億元、支出3106.73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9.71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財政投資6800億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級支出1800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000億元,主要投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戰略、區域協調和生態文明建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等7個領域。
審計發現,這方面存在轉移支付體系仍不夠健全完備、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中出現偏差、中央決算草案編制個別事項不準確不細化、地方債務管理不夠嚴格等主要問題。
報告顯示,審計部門重點審計的41個部門及所屬346家單位2023年收到財政預算撥款5824.04億元,此次發現各類問題金額226.26億元。其中部門本級36.29億元(占16%),所屬單位189.97億元(占84%)。
審計建議,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財政收入方面要完善部門數據共享,堵塞制度漏洞,鞏固好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態勢。財政支出方面要著力優化支出結構,合理確定各類轉移支付功能定位,避免不同渠道交叉重復安排;嚴格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更好體現獎優罰劣和激勵相容導向;更好發揮中央投資的帶動作用,專項債券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動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各地區各部門要專門制定相關辦法,把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作為財政長期方針,繼續嚴格精簡壓縮節慶論壇展會,實行總量控制、備案管理。從緊安排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騰出更多財政資源用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報告顯示了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情況。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審計機關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注重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開展民生審計,注重從就業、教育、食品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審計切入點。通過揭示問題、提出建議、督促整改、嚴肅問責,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為人民群眾辦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實事。
在重大引調水工程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中的8個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運營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部分工程立項脫離實際規模偏大;節水與運營維護管理不到位,影響工程良性運行。
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13省份159縣級行政區2021年至2023年8月補助資金231.37億元,占抽審縣級行政區同期補助總金額的91%。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部分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較為混亂,有的被直接挪用,有的被變相擠占,有的被串通套??;部分供餐單位違規經營;餐食采購招標和供餐監管等不夠規范嚴格。
在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193個地區的就業補助資金35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613億元。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補貼資金發放不精準;部分勞務派遣企業侵害勞動者權益。
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11省份73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抽審幫扶項目4232個、資金479.21億元,走訪4187戶。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防止返貧監測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未兜實兜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相關舉措未落實或效果不佳。
在鄉村建設行動實施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16省份46縣級行政區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情況,涉及項目1.81萬個,資金1439.02億元,發現各類問題金額135.85億元(占9.44%)。審計發現存在一些村莊規劃與實際不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薄弱環節、未全面落實財政投入保障政策等主要問題。
在畜牧水產品穩產保供相關資金審計方面,此次重點審計了農業農村部和14省份50個地區生豬和水產品穩產保供情況,涉及項目2052個、資金362.26億元,走訪1910戶。審計發現存在部分地方生豬產供存在風險、部分地方水產品穩產保供基礎薄弱等主要問題。
審計建議,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大對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的幫扶力度;深化勞務派遣行業整治,督促地方嚴格落實日常監管等責任。二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結合當地實情科學規劃村莊建設,落實好財政投入責任,盡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落實好暖民心行動,督促地方壓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主體責任,確保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里;兜實兜牢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嚴格落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各項舉措,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集體資產收益等財產權益。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食品安全。
推動國企做強做優主業,督促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更好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
報告顯示了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情況。在部門預算執行、國企國資、金融、經濟責任等審計項目中,審計部門持續關注4類國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
在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方面,截至2022年底,審計的22戶央企賬面資產總額11.67萬億元,負債總額7.6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2.06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5.12%。審計發現存在會計信息不實、國有資產資金管理薄弱等主要問題。
審計建議,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探索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推動國企做強做優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對國有資產損失流失風險,要督促健全細化“三重一大”決策和執行機制,對違規決策造成重大損失的典型問題提級追責、穿透治理。
在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方面,重點審計的12家國有金融機構資產總額60.43萬億元、負債總額47.48萬億元,凈資產收益率0.78%到18.57%;還審計了4家重點金融機構政策落實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信貸數據不實,偏離服務實體經濟定位;金融資源供給結構不夠優化。
審計建議,推動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提高重點領域“加”的成色,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投向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等領域。加大限制領域“減”的力度,督促商業銀行盡快出清“僵尸企業”等保有貸款余額,避免信貸資金空轉。督促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發揮好“主力軍”作用,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
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審計方面,結合部門預算執行、政務信息化建設等審計,重點關注了此類資產管理使用情況。審計發現存在基礎性管理工作薄弱、違規使用和處置資產、政務信息化建設管理存在短板等主要問題。
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方面,此次對9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對黃河流域8省份生態保護、15省份林業相關資金進行了審計。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部分地區耕地保護不力,任務落實出現偏差;森林管護效果不佳,林木營造弄虛作假;傳統能源管理不規范,新能源開發利用缺乏統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