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2024年5月17日,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我國旅游業取得的突出成就,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闡明了當代旅游業發展趨勢,深化了對旅游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發展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堅定不移地走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
一、旅游業是戰略性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
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引領我國旅游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成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2024年一季度,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7%,在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方面作用明顯;全國出入境人員超1.41億人次,同比上升117.8%。假日旅游人潮涌動,旅游過年已經成為新民俗。2024年春節假期八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旅游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
旅游業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優化經濟結構。旅游是最終消費、綜合消費,關聯性高、輻射面廣、帶動性強,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征。“十三五”時期,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增長態勢,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超過10%。2023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直接就業超過1000萬人,旅游帶動綜合就業近8000萬人。隨著旅游市場需求升級,旅游消費趨于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現代旅游業進入了“品質需求引導供給創新,創新供給推動需求升級”的良性循環,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隨著文化、藝術、科技、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數字化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廣泛應用,體育+旅游,旅游+康養蓬勃發展,紅色旅游、研學旅游新需求和新業態持續涌現,新一輪旅游投資和創業創新的高潮正在來臨。
旅游業是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中國人民自古就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游承載了文化傳承和文明創造新使命,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旅游強國的時代要求。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精神文化層面需求越來越突出,更加期待書生意氣的研學和家國天下的旅行。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發展旅游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造現代文明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業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民間外交,到當前以中外旅游年等形式增進國際交流合作,旅游發展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傳播者、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和提升國際話語權的軟實力。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賀信中指出,“希望中意文化和旅游界人士共同描繪古老文明新時代對話的絢麗景致,為世界文明多樣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鑒作出新貢獻”。2024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十四屆中美旅游高層對話致賀信:“旅游是中美兩國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橋梁。”新時代發展入境旅游的決心從未動搖,政策工具也越來越完善。目前,我國已經與23個國家簽署了普通護照免簽協議,對12個國家實施了單方面免簽證協議。隨著國力增長和政策優化,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市場將繼續擴容。游客出去了,交流合作也要與時俱進。加強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國別研究,創新雙邊和多邊交流機制,主動設置議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提升我國在世界旅游發展體系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是建設旅游強國的重要使命。
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旅游供給體系日臻完善,綠色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業態快速興起,人民群眾在旅游中體驗到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推動旅游業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游客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也在牽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以及旅游業創新研發和服務提升。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措并舉,方能行穩致遠。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保障游客權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旅游環境,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4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調品位,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隨著城鄉居民出游人數的增長和旅游經驗的成熟,游客不僅對旅行社、導游、旅游景區和星級酒店,而且對公共服務和商業環境提出了升級要求。尤其到了節假日和暑期旅游旺季,游客滿意度更是觀測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晴雨表。人民群眾對解決旅游旺季熱門景區和文博場館預約難、停車難、強迫消費、誘導消費、價格欺詐、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有著越來越迫切的期待。為發展入境旅游,還要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要學會傾聽游客通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平臺發出的聲音,適時將游客滿意度納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約束性指標。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讓人民受益。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人民能否從旅游發展中受益,2020年6月8日至11日在寧夏考察時指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鄉親們持續獲益”。2023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要求,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進程。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昔日礦坑變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路。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村,做好“冰雪”文章、發展冰雪經濟,鄉親們吃上了旅游飯。部分旅游目的地發展過于關注來訪游客的增長和投資機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當地居民的利益,影響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將旅游帶動目的地城市和鄉村的產業發展、居民就業和生活水平提高,納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并采取務實有效的措施推動實現。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著力提升傳統產業能級。旅游業經濟屬性強、市場化程度高,旅游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規模眾多、類型多樣,包括以旅行社、在線旅行商和導游為代表的旅行服務商,以酒店和民宿為代表的旅游住宿商,以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為代表的旅游休閑運營商,以及地圖導航、語言交互、移動支付等科技創新企業。旅游企業競爭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旅游業發展質量,以及資本、技術和研發創意等要素后續投入的水平。廣大游客的品質需求正在倒逼旅游供給側創新和結構優化,依托山山水水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建景區、收門票的傳統旅游發展模式,正在被科技研發、文化創意、場景創建驅動的現代旅游發展模式和新業態所取代。旅游強國建設、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培育更有競爭力、影響力和引領力的旅游市場主體。要進一步完善旅游經濟監測體系,持續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研發投入、延伸產業鏈、增強帶動性和國際性水平,形成“大集團主導、中小企業專業化經營、小微企業數字化創新”的產業新格局。
三、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旅游強國建設
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必須牢牢把握目標任務,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統籌“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保護與開發、國內與國際、發展與安全”,系統謀劃、科學布局、優化供給、深化改革。
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和科學布局。進一步明確建設世界旅游強國和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同步布局,大力推動旅游業與國民經濟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完善旅游發展議事協調機制,加強旅游高端智庫建設,構建國家旅游發展理論和前瞻性的政策研究體系。培育新型國家旅游線路,形成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的旅游空間格局。地方要研究解決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形成因地制宜、因領域制宜、與時俱進發展旅游業的新舉措。
充分保護、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和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旅游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有效推動了冰雪旅游、避暑旅游、生態旅游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實踐創新,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廣為市場接受的森林游、草原游、山地游和觀鳥、科普、研學等旅游新產品。發展旅游要對歷史文化做扎實深入的研究,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整體保護和傳承,要“留人、見物、有生活”。面向方興未艾的城市漫游、縣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立足地域特色,保存鄉土文化,完善配套設施,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營造更多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休閑環境。依托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有序發展生態旅游和研學旅游。依托國家文化公園,用好世界級、國家級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更多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文物主題游徑。
提升旅游供給和服務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游業是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要像抓“廁所革命”一樣,不斷加強各類軟硬件建設,推動旅游業大發展。重點推進文化底蘊深厚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建設,培育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最佳旅游鄉村,更好滿足本地居民休閑需求、旅居者生活需求和旅游者度假需求。旅游休閑街區要挖掘傳統文化,彰顯本地文化自信并形成可視可觸可感的生活環境與街區氛圍,以時尚、健康和科技塑造街區的未來。重點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集團和服務品牌,堅定不移地支持國有、民營和股份制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和扶持新型旅游市場主體,幫助傳統業態向市場化、現代化過渡,支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走出去”,推動旅游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旅游企業強化科技應用和文化創造,加快培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文化、藝術、科技、創投等新質生產力,持續推進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發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便利度和體驗感,倡導旅游向善,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有溫度的關愛服務。
實施國內旅游提升和入境旅游促進計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推進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場協調發展,是旅游強國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近年來,出境旅游已經進入穩定發展期,確保我公民在海外旅行的安全、便利、平等和品質,應是新時期出境旅游的政策取向。要進一步擴大免簽入境國家名單、為入境旅游者提供更加友好的支付、語言和互聯網環境。組建市場化導向、專業化運作的國家旅游推廣機構,將旅游納入“一帶一路”、上合組織、金磚機制、中國—東盟等多邊議題。辦好文化和旅游年、國際旅游交易會,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示范區名單。完善旅游統計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業發展評價體系,常態化開展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完善旅游執法協作機制,強化旅游安全救援部門聯動,優化國際合作機制。完善旅游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著眼旅游強國建設目標,加強國家旅游戰略研究和“十五五”旅游規劃。提升旅游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黨對旅游工作的統一領導,形成黨政齊抓共管、文旅部門主抓、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旅游工作新格局。
(作者: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